資源狀況
1、土地資源
霸州市位于冀中平原北部,京、津、保城市三角地帶的中心,東鄰天津、武清,西鄰雄縣,南鄰文安,北與固安、永清和安次區接壤。全市土地總面積784平方公里,境內無山脈、丘陵,地勢低平,自西北向東南緩傾,地面高程海拔11.1米緩降到2.1米。按地勢和環境不同可分為西北高上區、東北部風沙區、中部河間洼地區、溢流洼溢洪區和東淀滯洪區五個類區。
土壤類型主要有潮土、沼澤土、草甸土三個土類,其中:分布廣、面積較大的是潮土類736平方公里,占土地總面積的92%;沼澤土類47.2平方公里,占土地總面積的5.9%;草甸土僅有16.8平方公里,占土地總面積的2.1%。
土地資源利用現狀情況,全市現有農用地55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40.5平方公里,占土地總面積的55.0%;園地11.8平方公里,占土地總面積的1.5%;林地44.0平方公里,占土地總面積的5.5%;城鎮村及工礦用地195.7平方公里,占土地總面積的24.4%;交通運輸用地35.8平方公里,占土地總面積的4.5%;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56.4平方公里,占土地總面積的7.0%;未利用地23.3平方公里,占土地總面積的2.9%。
2、水資源
全市的水資源包括地表和地下水兩部分。(1)全市地表水總量即過境(含上游入境的地表徑流量和枯季引水量)與降水自產徑流之和,多年平均值15205.6萬立方米。(2)地下水資源分淺層水和深層水兩部分。經測算淺層地下水和深層地下水總量多年平均值為6848.44萬立方米和3711.49萬立方米,地下水資源總量為10559.93萬立方米。
開采利用地下水主要用于農田灌溉、林業灌溉、蔬菜種植,占80%;工業用水、生活用水等項僅占20%。西部岔河集至煎茶鋪,淺層水水源條件較好,水量充足,水質滿足農灌要求,取水以開采淺層地下水為主;居民生活、部分工業及少量農田用水取用深層地下水。
3、農業資源
霸州市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1.5℃,相對濕度60-80%,年平均降水量543.6㎜,全年日照2762小時,寒暖交替、干濕相間、四季分明、適合各種農作物的生長。
霸州市土壤質地好,壤質土面積占土地面積的46.1%,粘土面積占24.97%,養分含量富足。主要以小麥、玉米、大豆等糧食生產為主,常年玉米種植面積31萬畝左右,糧食播面占全市農作物總播面的84%。
霸州市糧食種植面積為43.67萬畝,總產17.14萬噸,其中小麥面積7.36萬畝,總產2.8萬噸 ,玉米面積30.48萬畝,總產12.43萬噸,豆類面積1.96萬畝,總產0.3萬噸,薯類面積2.95萬畝,總產6.24萬噸。其他谷物面積為0.92萬畝。油料面積2.68萬畝,其中花生面積2.56萬畝,總產0.62萬噸,芝麻面積0.12萬畝,總產0.008萬噸。棉花面積0.53萬畝,總產0.035萬噸。蔬菜種植面積5.4萬畝,總產12.3萬噸。
4、森林資源
霸州市土地總面積117.6萬畝。到目前為止,森林覆蓋率為16.36%,轄區內共有有林地面積19.66萬畝,其中:經濟林0.96萬畝,以蘋果、桃、梨、棗、葡萄等為主;防護林6.4萬畝,樹種全部為楊樹;用材林12.3萬畝,以楊樹為主,混以柳樹、槐樹等樹種。為了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近兩年大力發展村莊綠化,到目前村莊四旁植樹達到3.49萬畝。木材蓄積量:我市現有林木木材蓄積量為73萬立方米。
5、石油天然氣
霸州市境內擁有油井37口,年產原油15000噸;天然氣氣井40多口,年產天然氣5000萬立方米;國家重點工程塘燕線、塘燕復線、霸岔線、龍霸線等原油輸送管道60多公里;國家重點工程陜京二線、陜京三線、港清(復)線等天然氣輸送管道140多公里;油田輸配電線路90公里;油地共建路8條61公里。以上工程遍布我市10個鄉鎮、幾十個村街。
華北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廠、華北石油管理局第十二綜合服務處、東方地球物理公司霸州基地管理處三個處級單位座落我市。
6、地熱資源
霸州市位于牛駝鎮地熱田和文安—蘇橋—堂二里地熱異常帶之間,中低溫地熱資源豐富。上第三系熱儲全區均有分布,蘊藏著豐富的40-80℃地熱水,元古界、古生界熱儲存在著80-110℃地熱水,有著良好的地熱開發利用前景。
地熱是集熱、礦、水一體的礦產資源。上第三系地熱資源廣布華北平原,是第三紀晚期,冀中地區進入拗陷期統一背景下接受的一套河流相沉積,沉積厚度大,分布廣,砂質巖類富含水,是區域性主要熱儲層之一,也是本區地熱水采集層。據專家、學者分析和勘探證實,地熱主要來自地球內部地殼和上地幔放射性元素蛻變能,屬傳導地熱資源。地熱能較大規模開發常始于城鎮,霸州市城區規模開發面積63Km2,分期分批實施。地熱資源存儲在砂(礫)巖體中,分為熱量和水量兩部分,水是熱的載體,采熱是通過采水實現的,故水的存儲量尤為重要。
第三系熱儲基本特征,一是主要熱儲層取水層段橫向地層厚度比較穩定,分布面廣。主要熱儲層館陶組、明化鎮組下段第二小段、砂巖層比較集中,埋藏適中,為取水主要目的層段,橫向厚度較穩定,井間可比性好。館陶組厚494.0-534.0m,明化鎮組下段第二小段厚245.0-305.5m.二是上第三系熱儲層物性變化較大,館陶組砂(礫)巖厚183.5-239.5m,滲透率平均30.4×10-3um2,孔隙度14.6%-20.5%.明化鎮組下段砂巖厚249.5-383.5m,孔隙度20%,滲透率約210×10-3um2。明化鎮組上段砂巖厚169.0-307.5m,孔隙度30.7-32.5%。三是主要產水層水文條件較好。全市境內大部分地區均有地下熱水資源分布。目前有14個地熱礦權(20眼地熱井),用于供暖、洗浴等多種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