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 州 賦
三關鎖鑰,冀中機樞,序春秋乃肇五代,輪日月而越千年。屏拱京都,近得宮中圣澤;翼張津衛,先迎海外長風。
枰疇棋淀,俊藪俠窟。草橋古渡,遼宋爭鋒之對壘;勝水荷芳,康乾駐蹕以題詩。曈日重輝,桑田滄海;霓虹乍放,海市蜃樓。駿領燕趙之健拔,位晉十強;鷹揚世界之尖新,圖標萬里。攬轡太行,放眸渤海;非惟霸氣,何止英風!鐘靈之地,人杰出焉。原水澤之靈秀,融移徙之包容,兼邊鋒之果毅,得榷場之融通。劍膽琴心,文星炳耀;云龍風虎,武宿標輝。初有郝經、劉豹、邢行、杜英之屬顯于功;繼而王遴、張恕、蔡歡、樊忠之倫名于世。至于宮廷群賢、津門八家,煌煌赫赫,代有英華。信安朗月,曾鑒文丞相孤忠;齊會悲風,今懷魏將軍遺恨。玉笏堆床,錦紗護壁,郝惟訥尚書五部,崔廷綬鬼鐵雙膺。曰帝師,吳邦慶興利除弊;稱國礎,邊寶泉取義維新。文苑流芳,高步瀛之浩瀚;梨園煥彩,李少春之精絕。荊軻西獻,韓信東屯,六郎北拒,二郝南使。生機與國運同頻,命脈共天鈞齊律。逸韻遺風,陶鑄一方氣概;豐功偉業,播揚千古風流。
撫今懷昔,澎湃激情。改革行而風雷動,宏措舉而春潮生。稟天時,憑地利,聚人和,蓄發遙曩底蘊;明誠信,崇創新,重生態,弘揚時代精神。自強不息,以通靈達變,經世致用而敢為人先。繼往開來,飆舉長帆之迅;順勢崛起,玄觀大呂之和。深化雙向開放,壯大民營支撐,提升宜居環境,乃成發展格局;爭創經濟強市,建設文化名城,打造和諧霸州是為奮進目標。于是滄海闊而波鱗躍,青天高而云翮摶。茂梧翥鳳,冕旒加于遐荒;廣擇騰龍,融資匯于寰宇。三大板塊牢筑鴻基,四大產業勁張鵬翼。文風之盛,稱翹楚于九州;異域所欣,得福輳于四海。一時會天下方音于街衢,萃人間珍異于市肆。長技競呈,欲解蓋茨綺夢;雄財坐擁,應懷范蠡宏圖。倡和諧兮國泰民安,謀發展兮日新月異。科教興邦,社保濟世,文明化俗,生態惠民。十大文化,演繹益津風韻;四鄉一鎮,繁榮世紀新春。謁禪寺,浴湯泉,休閑雅尚;賦詩詞,調弦管,野趣新風。驚蛇飛鳥,畫廊書院之華光;歌扇舞裳,城廂街村之剪影。小橋流水,不失田園景色;大廈摩云,更添都市風情。舊苑新區,望衡接宇;通衢鬧市,車水馬龍。逢盛世擬漢唐兩朝,平添氣象;圖宏業融京津一體,待領風騷。煌煌乎百業咸振,煥煥然千載一興!時維戊子,海晏河清。萬眾同賦,天地和聲。探經索緯,豈盡豪情。
壯哉霸州,美哉斯城!
注:
為把霸州城市發展的理念、構思、規劃和目標,昭示后人,并將霸州歷史文化脈絡進行系統梳理,2008年霸州市著名詩人彭鵬執筆完成《霸州賦》初稿,后經霸州市委領導及各界專家學者幾易其稿,終成此賦。2008年10月,獨具景觀效應的《霸州賦》以“規劃墻”的形式樹立于霸州華夏民間收藏館廣場。
霸 州 賦 注 解
三關:《辭海?三關》條:即淤口關、益津關、瓦橋關。在今河北,淤口關在今霸州東信安鎮,益津關在今霸州,瓦橋關在今雄縣。五代周顯德六年世宗北取瀛、莫等州,以三關與契丹分界。益津關,乃唐朝所建。五代晉由子石敬塘于天福元年(公元936年)割十六州賂契丹,故益津關入遼22年。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周世宗收復失地建霸州。宋初,州治移至益津關,州關同治,楊六郎鎮守于此。
遼宋爭鋒:宋初,州治移至益津關,州關同治,成為宋遼爭戰的主要戰場,楊六郎鎮守于此。明朝兵備副使王鳳靈作詩贊頌曰:宋業偏安一分東,與圖今已盡燕云,野曠沙平陵谷異,耕民猶說六將軍。現在益津關、界河均已不復存在。
津門八家:清咸豐十年前后(公元1860年),津西勝芳的一批大商家相繼發達起來,而其中八大家處于領先地位,當地人稱“八大家”。吉慶堂(又稱立祥號)蔡家、留耕堂王家、承啟堂王家、師竹堂王家、篤慶堂楊家、敬勝堂王家、聚興堂張家、清太堂牛家,“八大家”家資富足,而且住宅都很講究,建筑別具一格,津門一帶極具盛名。
魏將軍:指八路軍抗日名將魏大光。1911年生,河北霸縣(今霸州)人。1939年4月任八路軍第120師獨立2旅旅長。1939年26日在霸縣大寧口村北與日軍遭遇,戰斗中壯烈犧牲。葉劍英在《八路軍軍政雜志》上發表了《悼八路軍魏旅長大光光榮殉國》的文章,稱他是“為國家盡了大忠,為民族盡了大孝”。
十強:河北省經濟和社會發展較快、較好的十個縣(市)。霸州1992年、1993年該市連續兩年居河北省“十強”第四位,2000年、2003-2007年連續躋身“十強”
三大板塊:霸州以西部的開發區擴建,中部的勝芳協作區、東部的津港物流產業園區為平臺,全力打造以新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為主體,以現代服務業和高效都市農業為“兩翼”的新型產業支撐體系。
四大產業:為增強霸州經濟的特色比較優勢,霸州“十一五”規劃中確立了現代制造業、現代物流業、現代農牧業、現代旅游業,做為與霸州產業基礎相融合、與國內外市場相銜接的主導產業。
十大文化:2006年,為全面提升在京津冀都市圈的文化競爭力,霸州市啟動了文化名城建設工程,大力開展了城市文化、農村文化、歷史文化、精品文化、社區文化、校園文化、體育文化、企業文化、網絡文化、旅游文化等十大文化建設,目前,已帶動起一批以文化為主線的新興產業。
四鄉一鎮:2006年霸州首屆文化藝術節上,霸州提出了“四鄉一鎮”文化品牌。“四鄉”即溫泉之鄉、翰墨之鄉、詞賦之鄉和戲曲之鄉;“一鎮”即勝芳古鎮。
霸州歷史沿革
霸州,漢稱益昌縣,五代后周顯德六年(959年)置霸州;以霸為名,乃取威烈之義,以示武功。另據《大明一統志》:后周始立霸州,“留其將韓令坤守之,以示雄霸之義”。 三國時稱霸城,清雍正六年霸州由直隸州降為散州,民國二年(1913年)改霸縣,縣名沿襲州名。1990年2月撤縣改設霸州市。
霸州人杰地靈,名家輩出。元文忠公郝經、明重臣王遴、清初歷任五部尚書的郝惟訥,書法名家崔廷綬、中國現代社會科學家兼教育家高步瀛、革命先驅張采真、抗日名將魏大光、京劇表演藝術家李少春……,都是這片熱土孕育出來的優秀兒女。
霸州有著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文化內涵。商周時期即有人居住,戰國時期為燕趙所屬。舊志曾載“霸為畿輔首郡”,“實為圣天子股肱郡”。始建于金大定三年的信安龍泉寺至今仍保留著當年南宋右丞相文天祥駐留信安的題詞碑文;同為金大定年間修建的陳公塔與人稱樹神的千年古槐相伴,古貌尤存。清帝乾隆為疏通永定、中亭、大清三河水患,御筆丹書《閱永定河記》、《淀神廟碑記》,并作《題淀祠行館八景詩》傳世。此外,被稱為“益津八景”的霸臺朝陽、老堤晚渡、環城煙柳、堂淀風荷、東廟波光、北樓山色、鹽河春鳥、苑口秋濤,讓勤勞、質樸、聰慧的霸州人擁有了唱不完的贊歌和抒不盡的情懷。
二十世紀后期,隨著改革開放大潮風起云涌,霸州人民乘天時、借地利、造人氣,鄉鎮集體企業異軍突起,鑄就了霸州歷史上的一個個輝煌,“全省第一個億元鄉鎮”、“全省第一個億元村”、“河北省十強縣市”、“基礎教育先進縣”、“全國百名科技實力強縣”、“全國文化先進縣”、“全國明星縣市”。進入新世紀,霸州以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霸州”為統籌,以“小政府,大服務”為理念,“爭創經濟強市、建設文化名城、打造和諧霸州”為目標,建立起以現代制造業為主體、現代服務業和高效都市農業為兩翼的“一體兩翼”產業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