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州市人民政府2008年工作報告
2008年2月27日在霸州市第五屆
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霸州市人民政府市長 楊 杰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列席會議的各位政協委員、各位同志提出意見。
2007年政府工作的總結與回顧
2007年,在中共霸州市委的正確領導下,我們緊緊依靠、團結和帶領全市廣大干部群眾,落實科學發展觀,弘揚發展主旋律,攻堅克難,積極作為,扎實推進各項改革和建設事業。
一、放大坐標,夯實跨越式發展的基礎性支撐
過去的一年,我們以“1234”發展方略為統攬,按照“五個統籌”要求,進一步完善了縣域總體發展框架。
調整新站位——審時度勢,確立了“置身沿海,對接京津,搶抓機遇,迅速崛起”的思路,力促區位優勢向發展優勢轉化,加快實現率先發展。
確定新目標——立足市情,把握縣域發展規律,把財政收入增速由25%調整到35%以上,力爭七至十年超百億。
謀劃新布局——以城帶鄉,把新勝芳納入霸州城市發展大盤子,確立了“一市兩城”的城市發展格局、三大板塊的經濟發展格局和“環城式、組團式、連線式”的新農村建設格局。
實施新舉措——協調推進,興產業、上項目、優環境、抓文化、育人才、重民生,全力打造助推霸州崛起的戰略支撐。
強有力的基礎性工作,推進了全市經濟社會的快速協調發展。全年財政收入完成16.05億元,增長54.8%,增速居廊坊第一;占GDP比重達到10%,提高1.7個百分點。GDP完成160.3億元,增長19.5%。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99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900元,分別增長24.4%和12.1%。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到6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01億元,增長35%。實際利用外資增長5.2倍。被評為全國唯一縣級“中國金融生態城市”,榮獲全省宜居城市環境建設“燕趙杯”競賽金獎,晉級省級衛生城市序列,并被列入省“十一五”重點發展的新興中等城市。
二、推進轉型,力促縣域經濟總量擴張質量提升
突出項目主線,發揮民企優勢,經營產業資源,以增量優化促進存量調整,經濟建設以好促快。
擴充市場主體。同步推進對內對外開放,保障戰略支撐項目迅速生成,帶動企業擴張,促進全民創業。年內新增民營經濟單位2542家;納稅百萬元以上企業增至62家,其中千萬元以上企業16家,億元以上企業2家;民企納稅增長45%,占全部稅收比重達到86%。
狠抓項目落實。全力推進“315”工程,年內全市列統千萬元以上項目323個,總投資587億元,增長73%,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39個,計劃總投資531億元,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23個,當年完成投資32億元,增長129%。用投資結構優化力促產業升級,全年爭列省重點項目22個,位列全省第一。
擴大對外開放。創新招商機制,健全招商網絡,“5·18”商務節簽約項目64個,總投資146.2億元,合同引進外資和利用域外資金107億元。其中外資項目4個,總投資1.23億美元。年內新增三資企業5家,注冊資本1429萬美元,增長14倍。
鼓勵自主創新。引進了中科院鋼鐵中試基地,以民企為主體研發了4項共性和關鍵技術,完成了3項省科技成果鑒定,申報專利60件,新增廊坊市級企業研發中心和中國優秀民營科技企業5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8家。
提升載體平臺。高標準建設三大精品園區,推進園區由辦企業向辦產業轉變,運作了一批園中園項目,做大產業集群,引領產業發展。園區項目投資密度達到120萬元/畝,新增重點項目入區率、產業關聯度分別達到70%、75%,園區項目區財稅貢獻率超過50%。
三、繁榮文化,全面打造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扎實推進“四鄉一鎮”品牌建設,努力打造“百年城市”的人文基礎和精神支撐,霸州城市魅力不斷增強。
推進霸州歷史文化研究。挖掘了一批文史信息和資料, 8項民俗文化被列入廊坊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出了《李少春叢書》、《霸州民歌集》、《霸州歷史文化名人考》等系列研究成果。
推進城鄉文化設施建設。啟動市文博館、科技館建設工程;勝芳古鎮復建一期工程進展順利。文化設施建設向基層延伸,文化大院、農村圖書室、有線電視干線網絡向全轄區覆蓋,文化信息共享網點遍布城鄉,以市區精品文化設施為龍頭,鄉鎮文體中心為紐帶,村街文化大院為基礎,特色文化家庭為補充的城鄉文化網絡業已形成。
推進霸州文化品牌創建。組織了李少春誕辰88周年紀念活動,引進了“魯能杯”中國乒超聯賽和全國熱氣球節,承辦了中國作協詩刊社全國詩歌筆會、省新農村美術書法攝影作品巡展等系列有全國影響的大型文化活動,“月月唱大戲”、書畫賽展、詩詞創作交流形成經常性機制。“中國溫泉之鄉”申報成功,李少春紀念館晉級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引進了一批五星級溫泉酒店,以溫泉休閑度假和商務會展為主的現代旅游產業強勢起步。
推進文化活動的普及。完善文化名城建設的資金投入、表彰激勵、文體交流、活動組織、設施管理機制,形成了全社會參與、各領域融合、全方位輻射的文化發展大格局。用文化提升經濟發展層次,組織了“中國家具環渤海發展論壇”、第一屆“中國·勝芳”金屬玻璃家具采購節和中國金屬玻璃家具設計大賽;啟動了“民營經濟大講堂”;完成了首批重點企業文化策劃;已擁有省級以上商標17件,“梅花”晉級全國馳名商標;富沃德、勝寶等8家企業入選省第四批信用優良企業。
四、關注民生,健全增進全市人民福祉的社會發展體系
以人為本,公共財政向“百姓急需、社會難點、歷史欠賬”傾斜,把力量用到最困難的地方和最需求的弱勢群體身上。
扶助弱勢群體。力促城鄉低保擴面提標,農村低保對象占農業人口比例提高到2.2%,人均月補差提高35%。農村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率達81.4%,7所敬老院達到廊坊星級標準,2所中心院達到三星標準。不讓一名學生因貧失學。孤兒實現了集中供養、分級就學。實施了貧困殘疾人危房改造和白內障復明工程,建立了15個殘疾人扶貧基地,安排殘疾人就業437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300人,其中“4050”人員486人。
提升社會基礎。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推進教育均衡發展。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均達100%;初中生入學率達100%,年輟學率控制在2.7%以內;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率達87.7%,高考上線人數增長32%。推進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建立了疾病預防控制、醫療救治、疫情報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體系和食品、藥品安全長效監管機制。啟動“兩城”污水處理廠建設,取締一批“十五小”企業,增上了5個小型廢酸處理廠,中亭河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果。強化安全生產管理,完善了“三位一體”的大防控、大調解體系,平安霸州建設穩步推進。
推進新農村建設。辦好“六項工程”、“18件實事”。優先保障失地農民的就業、社保。啟動了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工程。轉移農村勞動力3.45萬人。新農合參合率達到86.10%。31所農村幼兒園達到市級示范園標準。完成了53個農村公路修建項目。按照城市社區標準啟動新農村試點工程,推出了11個電氣化建設示范村,11個村莊改造進入設計施工階段。
政府自身建設取得新突破。計生、民族、宗教、民政、婦幼、防疫、國防動員、新聞出版、氣象等工作均實現新發展。
各位代表:通過全市人民共同奮斗, 取得了我市經濟社會大發展、大豐收。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為霸州改革和建設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各級干部和各階層建設者,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駐霸中省直單位、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民兵預備役人員,向所有關心、支持霸州建設和發展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總的看,霸州發展具備了堅實基礎,但也面臨著“補課”和趕超的雙重壓力,我們不能有絲毫的驕傲,不能有絲毫的懈怠,更不能有絲毫的停滯,必須以無堅不摧的精神狀態、扎實嚴謹的工作作風,全力推進霸州經濟社會的跨越發展。
扎實做好2008年政府工作
2008年,我們將按照“置身沿海、對接京津、搶抓機遇、迅速崛起”的總體要求,堅定落實“1234發展方略,努力優化政府職能,全力爭創經濟強市、建設文化名城、打造和諧霸州。據此,確定年度發展目標是:全市GDP增長20%以上;財政總收入增長35%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6%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6%和7.5%以上。
實現上述目標,我們要在以下四個方面做出不懈的努力:
一、力促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推進傳統制造業向現代制造業提升。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和產品研發,力促加工企業與裝備制造、重工產業配套鏈接,形成更多“霸州制造”。規劃建設“霸業硅谷”,打造新型玻璃建材生產基地。強化金屬玻璃家具產品研發,提升“中國金屬玻璃家具產業基地”國際市場競爭力。
制定規劃,放寬政策,加快形成有霸州資源、文化和市場特色的服務業發展格局。承接京津消費需求,大力發展現代文化旅游業,引進戰略投資者,高標準建設溫泉公園;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突出抓好勝芳產地物流中心建設,推進東部地區二三產業協調并進;啟動津港物流產業園區項目,建設“內陸無水港”,打造廊坊乃至河北接軌濱海新區的物流產業平臺。
以“大項目攻堅年”為統攬,力促“315”工程項目全部開工、盡早投產;深化對內對外開放,落實國家和省的產業政策、環保政策、土地政策,將優勢資源向大企業、大項目傾斜,積極爭列一批省重點項目。繼續深化金融管理體制改革,擴大金融領域開放,推進金融產品創新,優化銀企對接服務,努力夯實項目工作的金融支撐。
打好節能減排攻堅戰,集中整治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點企業污染,淘汰涉污行業落后產能;加強對排污大戶在線監控,強制實施清潔生產審核。強化園區投資強度、容積率、建筑密度等指標控制,嚴格落實項目環保第一審批權。加強與科研院所合作,圍繞環保做產業,圍繞環保建園區,圍繞環保搞配套,圍繞環保促循環。建立能耗監測預警制度,推行差別電價政策,探索環境資源有償使用和排污權交易機制,建立排放總量有償平衡體系。確保完成省政府下達的節能減排三年任務目標。
組織園區會戰,力促項目園區化、居民社區化、園區城市化。健全園區軟件配套,做到有高水平規劃,有戰略投資者,有專業招商隊伍,有招商中心,有環境評價。完善園區硬件設施,年內三大園區主體框架全部拉開,基礎設施同步達標,環保設施基本到位,與京津接軌的通訊、公交、金融、海關等功能同步跟進。啟動規劃區村莊整理改造,健全園區招商、征地補償和失地農民安置政策體系,統籌安居、就業、社保、收入及項目和生態建設,高標準推進新園區、新社區、新農村建設。
強化行政推動、市場引導、政策保障,推動全民創業。努力優化創業環境,強化全民培訓、推進全民就業、提供金融服務、擴展擔保平臺,保護一批低稅費企業,涵養一批零稅費企業,儲備一批無登記企業,加速市場主體擴張。創辦一批中小企業創業輔導基地。新增民營經濟單位1000個以上。
二、推動文化名城建設再上新水平
以舉辦第二屆文化藝術節為載體,全力推進五項文化精品工程和勝芳古鎮一期建設。全面擴大對外文化交流,積極引進承辦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大型文體賽展、藝術交流和專業演出活動。組織霸州歷史文化高端研討會,形成系統研究成果,在學術上確立霸州城市的歷史地位。
健全十大文化體系,發揮文化教化功能,以科學理論武裝人,以正確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精神塑造人,以優秀作品鼓舞人,推進民俗民風的升華、誠信理念的提升和良好道德的養成,努力造就有素質、有道德、昂揚奮進的新一代市民群體。把握“百年城市”發展規律,把歷史文化研究成果有機地融入城市建設與管理,打造有獨立性格的主題文化城市。用文化提升經濟發展層次,發展企業文化、涵養信用文化;辦好“民營經濟大講堂”,提升企業家素質;依托勝芳國際家具博覽城,辦好家具文化節和家具論壇。
放開、搞活文化市場,吸引外資、民資參與文化產品生產和文化資源開發,以第二屆文化藝術節為契機,研究和組織文化產業專題招商。把“四鄉一鎮”建設引向深入,謀劃包裝書畫和戲曲文化產業項目,加快形成高端文化產業基地。推進文化事業單位企業化、集團化發展,整合文化產業,引導發展關聯產業,延伸文化產業鏈,培育有競爭力的文化產業群體。
三、努力推進社會和諧
圍繞“百姓急需、社會難點、歷史欠賬”建設惠民工程。建立健全扶貧解困長效機制。抓好孤兒救助和“五保戶”集中供養,著力解決飲水安全和市區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保持城鎮“零就業家庭”動態歸零,擴大新農合受益面和受益程度,啟動城鄉醫療救助工作,建立城鄉特困居民醫療救助、扶貧助學和臨時救助制度,做到學有所教、貧有所濟、病有所醫、老有所養。通過建立成果共享機制,全力支持有能力的人干事業,全力保障弱勢群體分享發展成果。集中開展交通、市容、市場秩序綜合整治。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繼續做好規范、落實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津貼補貼工作。嚴格價格管制。建立食品監督網絡。保障群眾用藥安全。均衡教育發展,增強教育就業功能。啟動廊坊第四醫院外科樓新建和市第二醫院遷建工程,完善鄉村醫療衛生網絡。推進公共財政向社會事業傾斜,社會事業向農村延伸,使城鄉居民生活質量與經濟發展水平同步提高。
健全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著力建設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及養老、醫療、失業、生育和工傷保險等社會保障體系。從就業、住房、醫療、培訓、養老等多方面保障失地農民的既得利益。積極探索廣大農民由“以地養老”向“以房養老”、“以保養老”、“以業養老”轉變的途徑和方法,切實保障廣大農民在社會變革中的根本利益。
維護社會穩定,積極探索以法律為調控手段、以道德為調控手段和以經濟為調控手段管理社會的方法和途徑。做好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充分發揮大防控、大調解體系的獨特作用,把苗頭化解在萌芽階段。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建設平安霸州。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規范化管控體系,完善“市、鄉、村、企”安全生產網絡,嚴防重大事故發生。
推動計生、民族、宗教、審計、國防、氣象、檔案、文史、統計等社會事業再上新臺階。
四、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
統籌推進“兩城”建設。市區爭創省級園林城市。以十大市政工程建設為重點,加大環衛投入;治理城市“八亂”;推進城中村改造;實施雨污分流,修復水系生態;完善綠地系統,建設環城精品景觀大道,搞好牤牛河、龍江渠堤坡綠化和景觀節點綠化,加快形成組織管理到位、規劃設計規范、景觀保護得力、綠化系統完整、市政設施配套的城建格局。三年投10億再造新勝芳。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及配套;引進天津公交和通訊專線;治理存量污染,改善生態環境;建設廊大路鎮區段景觀大道和清北干渠沿線景觀帶。同步推進古鎮保護性開發,建設南環路,局部恢復洼淀景觀,再現北方水鄉商業文化古鎮風情。同時,以“兩城”為龍頭,加強城鎮組團規劃,建設中心城鎮社區、產業功能區和生活配套區,使之成為新農村建設的區域中心。
推進城市社區管理改革。組建市區街道辦事處,將29個城中村改建為社區居委會。探索城中村集體經濟和村政管理體制改革,強化社區黨建、服務、教育、文化、治安、衛生、就業等基礎性工作,解決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錢辦事、有房辦公的基礎性問題。推動城區萬米網格化精細管理,整合部門管理職能,分離管理與監督事權,建立主動為群眾服務的協調聯動機制。調整城市準入門檻,鼓勵創業型外來人口進城,提高人口膨脹質量。
推進新農村建設。圍繞“四新”加強農村生產性、生活性、社會性基礎設施建設,啟動新農村建設示范工程。要發展新產業。扶持龍頭企業,發展公司和股份制農業,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力促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發展。要謀劃新布局。推進“三個1/3”的規劃和建設進度。按城市社區標準改造發展好、實力強、鄰近城鎮的大村,置換土地建工業區,讓農民到企業就業,騰出耕地發展新型合作農業,實現“企業進園區、居民進社區、農業公司化”;提升經濟條件和村政規劃較好但“平改樓”尚不成熟村街的基礎設施質量,讓農民住平房享受社區待遇;力促小村、偏村、弱村向第一類大村集中,騰出土地搞集約的工農業開發。要涵養新風貌。依托“四鄉一鎮”建設,培育有霸州特色的新型農村文化,力促傳統農民向緊跟時代發展的新農民轉變。要建立新機制。適應農村生產力的發展需求,推進生產關系的適時調整,探索建立農村集體經濟經營積累、農民收入保障和農村勞動力轉移新機制,在具備條件的村街適時組建工業服務公司和農業開發公司,使更多的農民走出土地、走向企業,推進全民創業,提高農業綜合效益。
各位代表,2008年是落實“十一五”規劃的關鍵一年,貫徹十七大精神,推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需要全市人民團結協作、合力攻堅,讓我們在中共霸州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抓住機遇,振奮精神、迎難而上、拼搏進取,為建設民富市強的新霸州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