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州市人民政府2007年工作報告
2007年5月23日在霸州市第五屆
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霸州市第四屆人民政府市長 楊 杰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會做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列席會議的各位政協委員、各位同志提出意見。
本屆政府工作的回顧
本屆政府組成四年多來,緊緊依靠中共霸州市委的堅強領導,緊緊依靠人大、政協的監督支持,團結和帶領全市人民,堅持正確政績觀,落實科學發展觀,弘揚加快發展主旋律,打好攻堅克難主動仗,扎實推進各項改革和建設事業,取得了經濟社會快速、協調發展的可喜成績。2006年,全市GDP完成131億元,比2002年增長78.2%;財政總收入完成10.89億元,四年增長2.3倍,占GDP比重達到8.4%,比2002年提高3.8個百分點;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05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262元,分別比2002年提高47.5%和36%。同時,各項社會事業也取得了長足進步。可以說,最近四年成為霸州歷史上發展最快、成果最豐碩、群眾得實惠最多的時期之一,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形成了適應宏觀發展環境、適合霸州基本市情、適宜歷史發展階段的基本發展方略
在過去幾年的實踐中,我們不斷加深對黨和國家重大方針政策的理解,不斷加深對周邊發展環境的研究,不斷加深對霸州基本市情的解析,在加快霸州發展的許多重大問題上形成了共識。我們意識到,加入世貿、奧運經濟、南資北移、大北京戰略和濱海新區開發五大機遇撲面而來,抓住這些機遇,就能夠在新一輪的發展中搶占先機,實現更好更快的發展;我們意識到,霸州的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激烈競爭,突出的表現在來自京津冀都市圈的要素之爭、來自周邊區域的環境之爭和來自相鄰縣市的項目之爭;我們意識到,制約瓶頸與發展機遇同期而至,長期粗放發展形成的預留空間不足、基礎設施滯后、要素資源匱乏、生態環境劣化、產業同構低質、文化傳承缺失等歷史發展積累和現實發展派生的若干問題,成為我們必須破解的現實制約;我們意識到,霸州具有獨特的發展優勢,我們有業已形成的堅實的產業基礎,我們有積蓄千年的深厚的文化積淀,我們有日益擴充的強大的企業家隊伍,我們有愛民為民的優秀的黨員干部,等等,這是推進霸州事業發展的強大優勢。為此,我們把霸州的發展置于京津冀都市圈乃至全國的框架體系加以系統研究,在準確把握宏觀環境和微觀市情的基礎上,形成了“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按照現代制造業、現代物流業、現代農牧業、現代旅游業的產業定位,人本化、生態化、現代化的城市定位,實施工業立市、民營壯市、開放強市、科教興市戰略,創新發展理念,優化發展環境,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進程,凝神聚力,提速增效,晉位爭先,壯市富民,爭創經濟強市,建設文化名城,打造和諧霸州”的指導思想。實踐證明,這一發展方略不但得到了廣大干部群眾的廣泛認同,而且已經成為全市人民的自覺行動。目前的霸州,百姓創家業、能人創企業、干部創事業,風清氣正,競相發展。我們連年躋身河北“十強”,開始走上一條目標趕超型和經歷壓縮型的跨越之路,走上一條經濟與社會、城市與農村、效率與質量、項目與環境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之路,走上一條經濟總量與運行質量同步提高、人民收入與生活質量同步提升的“壯市富民”之路。
二、形成了順應宏觀經濟走勢、凸現區域產業特色、引領霸州未來發展的經濟建設格局
幾年來,我們矢志不移地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一切工作都服務和服從于這個中心。在推進經濟建設過程中,我們集中精力打好四張牌,形成了霸州經濟發展的新優勢。一是打好民營牌。民營是霸州經濟最現實、最活躍的拉動力量。幾年來,我們全力推進對內對外開放政策的一致性,讓民營企業享受最優惠的政策、最優良的環境、最優質的服務,切實保障民營企業發展的主體利益;充分發揮民營企業招商的主角作用,鼓勵、引導和支持民營企業對外開展互聯合作,千方百計調動民營企業二次創業的積極性,形成了民營企業投資主力陣容,強化了民營企業家三次梯隊良性互動,競相發展。現在,全市財政收入的85.3%來自民營、項目投資的86.7%來自民營、農民收入的83.1%來自民營、就業崗位的81.2%來自民營,民營經濟已經成為霸州經濟的強力支撐。二是打好開放牌。積極“引進來”,加快“走出去”,用現代市場手段經營企業、產業和自然資源,與外埠優勢要素對接,力促縣域經濟發展模式由資源推動型向資本、技術推動型轉變,保持了縣域經濟在宏觀調控背景下的增長提速和運行質量的同步提升。四年多來,全市實際利用外資7184萬美元,三資企業達到61家,自營出口權企業發展到72家,形成了梅花、貝司克斯、邦壯、華洋、富沃德等國際性品牌。2006年,全市外貿出口創匯突破1億美元,是2002年的6.2倍。三是打好環境牌。以打造開明、效能政府為切入點,創新政府職能,優化政務環境。下決心解決群眾反映最強烈的上路收費問題,果斷叫停五個部門的六項上路收費,徹底解決執法執紀部門“吃皇糧”問題,從源頭上遏制了部門利益的市場化行為;與京津發展接軌,連續啟動“雙十”工程,組建了“七大中心”(行政審批、統一收費、生產力促進、項目咨詢、法律援助、企業投訴及信用擔保),完善了“十大體系”(名牌戰略、群眾文化、生態環保、社會穩定、全民教育、勞動就業、金融服務、公共財政、行政服務、市場監管);項目建設和群眾生產、生活所必需的水、電、路、氣、訊等硬件設施同步跟進。四是打好創新牌。力促基礎設施、企業分布、產業配套、用地指標、優惠政策向三大經濟板塊集中,優化了生產力布局;建立市場化的資本運營、互聯擔保、銀企對接、校企合作、人才引育、股權交易機制;建立政企對接、大項目躉辦、首問負責、“一條龍”辦公制度,降低了行政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形成了對應區域競爭態勢、增強自身競爭實力、體現霸州地域特色的文化名城品牌
我們努力研究百年城市的發展規律,探尋霸州在環京津城市群中的城建特色,把人本理念、文化風情和歷史傳承有機融入城市的規劃、建設和管理。把勝芳作為東市區,與西市區統籌規劃、同步建設。我們著力完善現代城市生活所必需的休閑、娛樂、商購、文化、衛生、教育、環保、居住等基礎功能設施和方便市民生活的精細化城市功能,輔之以平原城市特色的綠地系統和北方城市特色的水系結構,加之規范的城市凈化、亮化、美化管理,與京津綜合環境平臺接軌,亮出了人本化、生態化、現代化的城市名片。把文化建設放在霸州未來發展戰略支撐地位,研究歷史文化,張揚地域性格,并以城市、農村、歷史、精品、社區、校園、體育、企業、網絡、旅游等十大文化體系建設為抓手,把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融入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2006年,我們完成了李少春紀念館(大劇院)、益津書院、市圖書館三大精品文化工程,并借助首屆文化藝術節,整合了轄區文化、旅游資源,打響了霸州戲曲之鄉、翰墨之鄉、詞賦之鄉、溫泉之鄉和勝芳古鎮“四鄉一鎮”的文化品牌。以茗湯溫泉休閑度假和常年書畫展、月月唱大戲為標志,現代文化旅游產業強勢起步,增強了霸州的城市吸附效應,文化經濟一體化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四、形成了響應黨的施政方略、體現民情民意要求、增進全市人民福祉的社會發展體系
我們著力解決歷史性欠賬,力促公共財政向農村傾斜、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社會保障向農村覆蓋,從解決就醫難、上學難、行路難、飲水難、就業難、養老難等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切身利益問題入手,讓群眾特別是弱勢群體切實分享到更多的經濟發展成果。四年多來,我們大力完善三級醫療衛生網絡,在霸州基本實現了“小病不出村、緊急救護不出鄉、大病重病不出市”,全面推行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全市農民參合率達到86.1%;創立了失學兒童救助基金,不讓一名適齡兒童因貧失學,實行了農村教師交通補貼制度,新、改、擴建各類學校61所,優化了教育資源配置;累計投融資8億多元,完成了175條鄉村道路建設,在全省率先實現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客車”;新打農村飲水井100眼,解決了局部人畜飲水困難和飲水安全問題;建立了三級就業服務促進體系,積極推進勞務供需對接,下崗職工、失地農民和城鄉新增勞動力得到了妥善安置;建立了城鄉救助體系,總投資2500萬元,新、改、擴建敬老院9所,五保戶集中供養率達到60%。以醫、學、路、水、保、養六項工程為標志,初步建立了涵蓋城鄉的大社保體系,發展了基礎性社會事業,使長期存在的二元結構矛盾得到有效緩解,廣大群眾在加快發展的過程中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實惠,共建、共享和諧社會的熱情空前高漲。
重視解決老齡人口問題。關心支持殘疾人事業。依法保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全力打造平安霸州。同時,計生、民族、宗教、民政、防疫、科技進步、國防動員、廣播電視、新聞出版等工作也取得了新進展。
2006年是“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在過去的一年里,我們緊緊咬定“爭創經濟強市、建設文化名城、打造和諧霸州”三大目標,銳意創新,扎實推進,勝利完成了市四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全市GDP增長19.5%,財政總收入增長44.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 40.8%。主要經濟指標均居廊坊前列,實現了歷史性突破。“雙十”工程和重點工作年度任務圓滿完成,各項社會事業邁上新臺階。
各位代表,我們過來取得的豐碩成果,主要得益于歷屆班子打下的堅實基礎,得益于以市委為核心的堅強集體領導,得益于廣大干部群眾務實創新、積極作為的工作實踐,得益于全市人民鍥而不舍、競相超越的激情創業。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為霸州改革和建設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各級干部和各階層建設者,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駐霸中省直單位、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民兵預備役人員,向所有關心、支持霸州建設和發展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總結過去,展望未來,霸州正處在突出好、追求快、好中求快的發展時期。我們肩負著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歷史性任務。為此,我們必須努力優化政府職能,努力提高公務員素質,切實解決好發展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為實現三大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對下一屆政府工作的建議
各位代表,下屆政府施政的五年,是霸州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更是實現“千億生產總值、百億財政收入”宏偉目標的重要奠基期。“1234”發展方略,是市委、市政府對縣域經濟社會發展一般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是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推進全市經濟、社會、文化建設全面、協調、持續發展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方針。據此,提出下一屆政府工作建議目標:
——經濟強市目標。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達到25%以上,GDP、財政收入增速不低于18%和30%,力爭人均GDP、地方可用財力分別翻一番。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速不低于8%和6%。
——文化名城目標。理清霸州人文歷史脈絡,夯實未來發展的人文基礎和精神支撐。完成市區七大精品文化工程、勝芳古鎮保護性開發、勝芳新城和開發區溫泉旅游度假區起步區建設。實現“四鄉一鎮”文化品牌建設的社會化,初步形成文化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格局。期末文化產業和旅游經濟增加值占三產比重達到30%以上。
——和諧霸州目標。民生保障基本實現“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九年義務教育實現均衡發展。農民非農就業率達到85%,城鎮化率達到60%,文明生態村覆蓋率達到80%。萬元GDP能耗及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分別下降20%和16%。平安霸州和誠信霸州體系進一步完善。
為此,特提出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建議:
第一,突出經濟建設。培育特色產業。按照“現代制造業、現代物流業、現代農牧業、現代旅游業”的產業定位,圍繞產業促循環,圍繞產業搞配套,與國際市場有機接軌,全力擴充產業規模,全面提升產業層次,加快形成霸州區域特色的產業集群。推進開發區、勝芳經濟協作區和揚芬港產業功能區由辦企業向辦產業轉變,按照各自的產業定位,建設施、引項目、擴規模、上水平,做大產業集群,引領產業發展,形成產業支撐。落實好重點項目進園區的鼓勵政策,確保大項目、好項目向三大經濟板塊集中。夯實項目支撐。按照“組團布局、集群發展、產業帶動、項目支撐”的思路,圍繞四大產業定位,以三大經濟板塊為載體,從抓單個企業、單個項目向抓產業鏈、產業群轉變,把發展產業集群作為夯實項目支撐的著力點,重點扶植和培養3個納稅超10億元的旗艦企業、10個納稅超5億元的巨人企業、20個納稅超1億元的骨干企業和100個納稅超千萬元的群星企業,把政策、資源、資金、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集中向其傾斜,保障這些戰略支撐項目的迅速生成。今年作為大項目攻堅年,應扎實啟動“315”重點工程建設,力爭3個投資10億元以上、10個投資5億元以上、50個投資1億元以上的重點項目盡快開工建設、盡早投產達效。瞄準世界500強和中國500強企業,根據四大產業定位和集群發展需求組織定向招商,積極引進與傳統產業相吻合的大項目、好項目,通過與強勢企業和強勢資本的戰略聯盟,組建一批產業集團。推進全民創業。在集中精力抓大項目的同時,實施“抓大育小”戰略,拉動上下游產品的延伸,引進、孵化、帶動關聯性強的中小企業,使其在大項目、大企業的“蔽護”下低成本成長,保障民營企業三次梯隊良性互動、跟進發展。
第二,提升發展環境。持續推進“雙十”工程建設,打造與京津硬件相當、軟件優化的發展平臺。按照區域中心城市標準開發建設“兩城”。未來五年,西市區要形成主次干道聯通,外環線閉合、基礎配套的城市框架。垃圾、污水處理廠和水廠等現代城市所必需的設施全部投入使用。統一規劃、梯次改造城中村。適應人居需要和現代旅游業發展,高標準開發綠地、水系景觀系統,輔之以精細化的城市管理和服務,彰顯人本化、生態化和現代化的城市魅力。按照現代工業文明和人文歷史風情的新勝芳建設理念,同步推進東市區新城建設和古鎮開發,基礎設施和功能配套基本達到現代化中等城市水平。著力改善生態環境。不但要建設功能完備、產業聚集、企業發展、群眾富裕的經濟型城市,還要建設天藍、地綠、水清、氣爽的宜居城市。今年要突出解決好群眾關注的勝芳地區的環境劣化問題,全部完成中亭河廢酸水的治理,還東淀一片清水;全部完成排酸企業的源頭治理,實現達標排放;全部完成清北干渠的污水治理,逐段建成標志性的城市綠化景觀。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從源頭遏制工業結構性污染,爭創全國環保模范城。進一步優化軟環境。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在完善“七大中心”和軟環境“十大體系”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優化政府服務和管理職能,大力引進、培育經濟發展和項目建設所必需的市場中介組織,搭建高效便捷的融資、誠信、信息、技術、管理平臺,促進形成政府、企業、社會優勢互補的精細化、規范化、個性化的服務體系。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建設高效廉潔的公務員團隊,增強行政作為的規范性,降低經濟社會活動的行政成本,在全社會形成“鼓勵創新、崇尚超越、寬容失敗”的人文環境和制度保障。
第三,建設文化名城。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文化建設塑造人文精神,決定城市歷史地位。圍繞打造百年城市,把文化名城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一起規劃,一起部署,一起考核,以此推進全市經濟社會的持續、協調發展。要堅持走經濟文化化、文化經濟化、經濟文化一體化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把繁榮文化事業同發展文化產業有機地結合起來,用機制創新、制度規范、利益驅動、價值引導,力促形成“四鄉一鎮”文化品牌建設的經常化和社會化。以溫泉旅游度假區建設和勝芳古鎮保護性開發為龍頭,全力推進人文旅游景觀、商務休閑設施建設,輔之以十大精品文化工程,結合舉辦第二屆文化藝術節,重點推出“溫泉之鄉”和“北方水鄉商業文化古鎮”品牌。與之相鏈接帶動文化建設向基層延伸,十大文化體系建設向縱深推進,重點加強社區和企業文化建設,促進社區和諧,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重點研究商業文化傳承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拓展,賦予地域人文精神與時俱進的時代內涵。大力弘揚超勝于人、不流俗變的勇氣,包容兼蓄、廣博開放的大氣,手書丹青、頌詞賞曲的雅氣,忠誠團隊、榮辱與共的豪氣,靠文化傳承和浸潤,造就素養高、道德好、蓬勃向上、昂揚奮進的新一代市民群體,推進民俗民風的升華、誠信理念的提升和良好道德的養成,以此夯實霸州跨越式發展的人文基礎和精神支撐。
第四,推進社會和諧。把新型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提上政府工作日程。建立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形勢、惠及全體市民的大社保體系。加強勞動就業培訓和推介,使城鄉勞動力能夠充分就業,力爭實現“零失業”。建立城鄉最低生活保障體系。擴大養老、工傷、醫療、失業、生育保險覆蓋面,切實解決城鄉群眾最基本的生存保障問題。妥善解決城鄉弱勢群體最關注的熱點問題,不讓一個孩子因家庭貧困而輟學,不讓一個家庭因天災人禍而致貧,不讓一個老人因無兒無女而失養。建立成果共享機制,讓有能力的人干事業,讓弱勢群體分享發展成果。加強國防動員體制建設,深入開展全民國防教育,積極爭創國家級“雙擁模范城”。扎實啟動新農村建設示范工程,選擇一批基礎條件好的鄉鎮、村街進行重點創建,從政策、項目、資金等方面予以傾斜和扶持,按照城市化社區建設的標準來規劃建設示范村街,一步到位進入城鄉一體化序列,每年抓一批,靠典型帶動創建工作向縱深發展,加快形成“環城、組團、連線”的創建格局。抓好一批社區建設試點。科學劃定社區范圍,理順社區管理體制,切實解決有人理事、有錢辦事、有房辦公的基礎性問題;強化社區黨建、服務、教育、文化、治安、衛生、就業等基礎性工作,努力建設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際關系和諧的新型現代化社區。抓好對縣域發展起基礎性支撐作用的社會事業。公共財政支出向社會事業傾斜,社會事業投入向農村延伸,在繼續抓好醫、學、路、水、保、養等事關基層群眾生產生活六項工程的基礎上,突出抓好教育和衛生事業,今年取消九年義務制教育學雜費;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報銷補償機制,提高參合農民的收益率,使“種地不交稅、上學不交費、看病少花錢”變成現實。
各位代表,爭創經濟強市、建設文化名城、打造和諧霸州任重道遠、時不我待,需要全市人民團結協作、合力攻堅,讓我們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振奮精神、迎難而上、拼搏進取、忘我工作,向著美好的未來堅定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