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最新进精品视频,午夜DY888国产精品影院,jzzijzzij日本成熟少妇,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您的位置:首頁 >政務公開>政務專題>規劃計劃>詳細內容

中共霸州市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作者: 來源: 發布時間:2012-09-14 10:06:18 瀏覽次數: 【字體:
(2005年12月5日)

    中共霸州市委第四屆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根據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五中全會、省委六屆八次全會和廊坊市委三屆九次全體會議精神,結合霸州實際,就制定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發展綱要(2006—2010)提出如下建議。

    一、加快發展的重要時期

    1.“十五”期間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就。“十五”期間,在省委、省政府和廊坊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帶領全市人民搶抓機遇、團結奮進,開拓創新,加快發展,有效抑制了經濟運行中出現的不穩定因素,克服了意想不到的困難,圓滿完成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目標任務。全市綜合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發展環境明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社會各項事業健康發展,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加強,為“十一五”時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面向未來,我們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

    ——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過來的五年,加快發展成為主流意識。市委、市政府準確把握經濟社會發展規律,把科學發展觀具體到建設“和諧霸州”上。在目標定位上,破驕戒滿,用“近趕·遠追”統一全市的意志和行動;在發展思路上,革弊興利,推進對內對外開放的一致性;在組織保障上,選賢任能,不斷壯大“四化”干部隊伍;在輿論導向上,激濁揚清,唱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主旋律。各級各部門在全局中定位,在大局下行動,思想同心、目標同向、工作同步,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霸州政通人和、百業俱興的大好局面得到了鞏固和發展。

    ——奠定了穩固的經濟基礎。過來的五年,全市綜合實力顯著增強。預計年底,全市GDP可達115億元,財政收入7.5億元,年均分別增長11.9%和2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419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671元,年均增速分別達7.5%和5.95%。產業結構由2000年的10.5:60:29.5發展為8.3:64:27.7,財政收入占GDP比重比“九五”末提高2.6個百分點。培育了一批產業龍頭和骨干稅源企業,企業家和產業工人隊伍不斷壯大。傳統特色產業鏈條不斷延伸,電子、精細化工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勢頭良好。軟硬環境“雙十工程”穩步推進,生產力布局得到優化,軟硬環境平臺不斷提升。三大經濟板塊開發建設成為縣域發展的新亮點。市場功能不斷健全,重點領域改革有了較大突破。

    ——奠定了廣泛的社會基礎。過去的五年,我們致力于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科教、衛生、環保、保險及文化體育等基礎性社會事業對縣域發展的支撐作用不斷增強。完善了公共財政和大社保體系,積極化解轉型時期的矛盾和問題。人與自然更加和諧。城鄉一體化步伐明顯加快。民主法制建設穩步推進。改革、發展、穩定互促互動。我們大力推進先進文化建設,與市場經濟相適應、與法律體系相協調、與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文化體系建設逐漸完備。“法理、誠信、敢闖、爭先”作為一種人文基礎和精神支撐,正在成為推動霸州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原動力。

    2.充分認識和把握諸多發展機遇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快速推進,我們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將逐步由設想轉變成現實。目前,我國已進入工業化中期階段,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為我們加快發展步伐開辟了廣闊空間。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在“十一五”期間國家將實行嚴格的產業準入政策,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推進產業結構調整,這使蓄勢待飛的霸州面臨著觸手可及的發展機遇。

    ——入世擴大了霸州參與國際資源轉換的空間。特別是為發揮我市的產業配套優勢,推進生產要素對接,擴大產品出口,引進外資項目,實現由資源推動的內循環模式向由資本推動的外循環模式轉換提供了歷史性機遇。

    ——大北京戰略規劃的啟動,增強了我們與京津在經濟要素稟賦上的互補,霸州可更有機的承接京津輻射,實現以我為主、主動融入、錯位發展、競合發展。

    ——奧運經濟不僅給我市傳統產業帶來巨大的市場空間,而且隨著北京城市功能定位的轉軌升級,霸州可以憑借三大經濟板塊的低成本平臺、現代制造業對接優勢以及地方政策優勢,承接更多的北京外遷企業,爭取更多的體育產業項目落戶霸州。

    ——南資北移加速給霸州借勢發展帶來新的契機。宏觀調控加大了對南方企業的“擠出”效應,霸州生產要素價格、供應優勢,以及京津冀三角巨大的市場需求潛力,具備了整體引進南資,推進南北民企合作的先決條件。

    ——天津濱海新區的開發建設將帶動霸州開放向更高層次躍遷。津霸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領域的聯系密切,海河開發以及濱海新區建設給天津帶來的發展機遇,就是霸州加快發展的機遇,也是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必然結果。

    3.客觀審視面臨的壓力和矛盾

    在發展進程中,我市縱比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差距仍然很大,面臨著“一難兩易”(趕超前者晉位很難,而拉大與先進縣市的差距和被位次接近的縣市超過卻很容易)的現實,在廊坊市內與三河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在全省與遷安、武安等縣(市)相比差距逐年拉大,且隨時有被擠出省“十強”的危險;與昆山等全國“百強”縣(市)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的矛盾依然突出:

    第一,歷史發展積累的若干社會矛盾。企業改制包袱沉重,公共債務量大面廣,體制轉換成本增大,社會不穩定因素增加,等等。這些關乎全市改革、穩定、發展大局的問題,已經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危機。

    第二,現實發展伴生的若干社會矛盾。受過來項目總體水平不高,占地補償支付能力不強以及農村勞動力素質偏低影響,失地農民生活保障和充分就業將成為霸州未來發展最大的社會問題;工業結構性污染形成的生態危機和粗放發展引發的資源危機,使我們面臨著來自社會、來自輿論、來自周邊地區的巨大壓力;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導致的結構性失業,以及收入差距拉大造成的社會階層分化,與社保、就業和弱勢群體救助機制缺位之間的矛盾日益加劇。

    第三,經濟發展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從三次產業構成來看,一產占比下降快與涉農勞動力轉移慢成為阻礙霸州產業結構優化的現實問題。全市人口60%以上是農民,盡管農村勞動力轉移不斷加快,但由于農民非農就業的不穩定,農民對土地的依賴性還很強。同時,傳統農產品很難滿足產業化工業生產的品質需求,農業產出效益較低。第三產業總量不足,特別是與現代工業相配套的現代物流配送、金融保險、質押抵貸以及精算、驗資、評估、審計、報關、咨詢、中介服務等新型三產嚴重缺位,無法與京津現代環境平臺接軌。從產業、產品結構上看,絕大部分行業、企業處于大市場分工的底端,“兩高一低”(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特征明顯,80%以上的中小企業仍屬“三無”經營 (無商標、無品牌、無標準),難以獲取入世后的大市場準入證。

    4.科學制定“十一五”規劃

    “十一五”規劃是我市承上啟下的關鍵階段,也是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時期。因此,必須認真研究制定我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把加快經濟發展作為首要任務,優先發展工業,突出抓好項目建設。要深入分析國內外形勢,把握發展的階段性特征,使規劃既具有前瞻性又具有可操作性。規劃在思想上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體現科學性、全局性和戰略性;在原則上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統籌兼顧、效率優先和以人為本;在內容上要體現霸州特色,符合霸州發展實際;在功能上要兼顧指導性和約束性;在方向上要貫徹中央十六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六屆八次全會和廊坊市三屆九次全會精神,順應時代要求,反映人民意愿,使之真正成為激勵全市人民共同奮斗的目標,成為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行動綱領,成為霸州實現更快更好發展的宏偉藍圖。
[page]
    二、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5.“十一五”期間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

    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按照現代制造業、現代物流業、現代農牧業、現代旅游業的產業定位,人本化、生態化、現代化的城市定位,實施工業立市、民營壯市、開放強市、科教興市戰略,創新發展理念,優化發展環境,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進程,凝神聚力,提速增效,晉位爭先,壯縣富民,爭創經濟強市,建設文化名城,打造“和諧霸州”。

    6.“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按照上述指導思想,綜合考慮未來五年我市發展的趨勢和條件,確定“十一五”時期的奮斗目標是: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年均遞增15%,五年翻一番,到“十一五”末達到230億元;財政收入年均遞增25%,三年翻一番,到“十一五”末達到23億元,力爭達到25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遞增20%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遞增不低于8%和6%;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左右;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優勢明顯、特色突出、競爭力強的主導產業基本形成;城鎮化水平顯著提高,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城市品位明顯提升;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能力顯著增強,成為環京津都市圈對外開放的靚麗窗口;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生活質量明顯提高,社會治安和安全生產狀況明顯好轉,民主法制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明顯進步。

    按照規劃藍圖,未來的霸州將是一個經濟實力雄厚、發展環境優良、“三個文明”并進、人民安居樂業的新霸州。圍繞這一思想和工作目標,需要全市上下自我加壓、負重奮進,不斷開拓、勇于實踐。

    “十一五”期間要大力實施好具有戰略意義的五大工程。實施主導產業工程,進一步壯大金屬延壓、鋼木家具、塑料加工、機械加工、林木加工、食品加工、線纜制造、樂器制造八大優勢產業,增強核心競爭力。實施園區經濟工程,以開發區、勝芳經濟協作區和揚芬港工業新區三大經濟板塊為支撐,以各類工業小區為依托,提升園區規劃、建設、管理水平,促進全市工業的集群發展。實施環境優化工程,完善城鎮功能,提升城鎮水平,提高政務效率,提升軟環境整體建設水平,增強區域競爭力。實施機制體制創新工程,推進行政體制、城鄉管理體制、社會公用事業等各項改革,增強發展活力。實施社會進步工程,建立和完善國民文化教育、公共衛生、勞動保障、全民健身、公共安全等體系,推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

    7.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

    從我市市情和所處的發展階段來看,必須突出“壯縣富民”這一主題,通過不斷增強縣域經濟實力,為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擴張經濟總量,提升運行質量。各項工作都要服從服務于這個中心,各級黨員干部都要自覺增強加快發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凝神聚力、晉位爭先、加快發展。

    ——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為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創造條件。加快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兼顧、效率優先,優化生產力布局,改善城鄉生產、人居環境,為更快、更好發展搭建更高層次平臺。要克服片面追求經濟增長的狹隘觀念,把維護和實現好人民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不斷滿足廣大市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

    ——必須不斷深化改革開放,為未來發展注入活力。全面深化和統籌推進各項改革,著力消除體制、機制障礙,增強經濟發展的活力。要搶抓京津冀都市圈區域一體化進程加快的契機,發揮、培育比較優勢,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加快與京津的融合步伐,不斷提高開放水平。

    ——必須堅持“三化互動”,化解城鄉二元結構矛盾,為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積蓄后勁。要以工業化帶動城鎮化,以城鎮化支撐工業化,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把工業化作為全局發展的基礎,把城鎮化作為全局發展的關鍵,把產業集聚、城鎮建設作為突破口,促進生產要素向主導產業集中,產業向三大經濟板塊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實現工業化與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的協調推進。
[page]
    三、培育壯大戰略支撐產業

    8.大力培育優勢產業

    按照現代制造業、現代物流業、現代農牧業、現代旅游業的產業定位,大力培育優勢產業,不斷推動全市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和產業層次的提升。要認真搞好全市產業發展規劃,明確近期發展的優勢產業和長遠培育的重點產業,打造特色鮮明、優勢突出、富有競爭力的產業結構體系。堅持以發展工業為重點,進而帶動一產和三產的發展;以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帶動現代物流、現化旅游業的發展。按照依托園區、培育基地、打造集群的發展模式,大力推進產業優化升級,把金屬延壓、金屬玻璃家具、塑料加工、機械加工、林木加工、食品加工、線纜制造、樂器制造等八大優勢產業做大做強。要著力培育龍頭企業,爭取培育一批年納稅5000萬元、億元以上的納稅大戶。

    9.加快發展現代制造業

    按照“抓龍頭、促集聚”的思路,積極抓好產業基地建設,重點加強鋼材冶煉、鋼木家具、金屬制品、木材加工、食品加工等五大基地建設,培育以前進鋼鐵公司為龍頭的鋼鐵生產集群,以勝芳鎮國際家具城為龍頭的鋼木、玻璃家具生產、銷售集群,以京華金屬制品、鑫達彩板為龍頭的金屬延壓產業集群,以王疙瘩制板工業區為龍頭的木材加工產業集群,以梅花味精和華農大豆為龍頭的食品加工集群,提高集群經濟的規模效益。

    10.優先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堅持“借引為主、引創結合,全面推進、重點突破”,以產業為依托,以企業為主體,科學整合、高效利用域內外各種資源,建立完善以開發區、揚芬港工業新區為龍頭的科技孵化,以生產力促進中心為主體的科技服務,以產學研資多元聯合為特征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投融資體系,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努力把霸州建設成為環渤海經濟圈科技創新的活躍區和高新技術產業的承載基地。

    11.提高“三大經濟板塊”建設水平


    加強對開發區、勝芳經濟協作區和揚芬港工業新區的領導,創新三大經濟板塊的管理模式。嚴格落實區域規劃,舉全市之力高標準、高起點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明確各個經濟板塊的產業定位,提高企業準入門檻,提高投資強度和開發水平,增強三大經濟板塊的綜合效益。把三大經濟板塊建設成為我市產業、科技、人才、資金聚集的平臺和經濟發展的增長極。此外,中西部地區,要把工作重點放在擴張中小企業群體規模上,擴大經濟總量,提升運行質量,打造一批工副業專業區、專業村。

    12.集中精力上項目

    圍繞四大產業定位,按照“經濟工作項目化、項目主體工業化、項目工作園區化、項目招商責任化、項目環境國際化”的方向,把項目作為經濟工作的中心常抓不懈,集中精力招商引資、上項目,以項目層次的提升推進產業結構的優化;以項目布局的集約化、集群化推進生產力布局的科學化。要立足京津,面向國際,引進一批高科技含量的項目;立足優勢產業,增上一批龍頭帶動性項目,把優勢產業做大做強,以重點項目建設的不斷突破實現全市經濟實力的不斷壯大。

    四、大力發展民營經濟

    13.加大政府引導扶持力度

    把發展壯大民營經濟作為經濟工作的主線,推進對內對外政策的一致性,在全市進一步唱響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的主旋律。資金、電力、土地、政策等方面重點向民營企業傾斜,鼓勵農民發展農村工副業,增強全民創業意識,擴張民營經濟總量;引導龍頭企業追加投資,走集約化、現代化和國際化發展之路;支持和幫助具備條件的民營企業上市融資,推動更多的企業進入資本市場,實現低成本、高速度擴張。引導企業積極走出去、引進來,與國內外大公司、大財團合資合作,借助外力加快發展。切實把民營經濟培育成惠及百姓的富民經濟、增強縣域經濟實力的主體經濟。

    14.加快企業創新步伐

    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加快體制創新,引導民營企業走股份制、集團化等強弱聯合、強強聯合之路,逐步實現企業產權由單體型向多元化的轉變,增強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搞好管理創新,重點圍繞企業的人力資源、財務、質量和市場管理,積極采用現代管理技術、手段和方法,加快由傳統家族式管理向現代標準化、法制化管理模式轉變,提高企業整體管理水平。搞好科技創新,以信息化推動工業化,積極與大專院校、科研單位開展合作,實現借腦發展。加快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企業,在重點產業和行業研發一批核心技術,擁有一批自主知識產權,打造一批知名企業和品牌。

    15.加強企業人才隊伍建設

    搞好企業家人才梯隊規劃和培訓,引導企業管理者加強學習,開闊視野,更新理念,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完善企業用人體制,鼓勵高素質人才到民營企業就業,參與企業的管理、技術、產品的研發,為民營企業提供智力支撐。加強對企業技術工人的培訓,與重點院校開展定向培訓合作,有計劃、分批次的組織企業職工到專業學校進行培訓學習,打造我市高素質的產業工人隊伍。
[page]
    五、積極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進程

    16.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

    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穩定完善惠農政策,推進公共財政向農村傾斜、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社會保障向農村覆蓋、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生產要素向農村流動。堅持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加快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進程,促進農村勞動力和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為農業和農村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創造更大空間。

    17.大力發展現代農牧業

    要以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為重點,大力發展現代農牧業,大力推廣“公司+農戶”、“基地+農戶”及“市場+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把特色種養業與農、畜、禽產品加工業緊密結合起來,扶持壯大一批農牧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依托龍頭企業,整合農產品資源,延長產業鏈條,提高農業比較效益,增加農民收入。要不斷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加強農田水利基本設施建設,調整農業生產結構,轉變農業增長方式,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18.推進文明生態村建設

    把建設文明生態村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舉措,以規劃為先導,以發展經濟和優化人居環境為主要抓手,以提高農民整體素質為重點,以基層組織建設和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為保障,以治理“五亂”(柴草亂垛、污水亂潑、糞土亂堆、垃圾亂倒、畜禽亂跑)、實現“五化”(硬化、綠化、凈化、亮化、美化)為切入點,采取政府引導、行政推動、自創為主、社會共建等多種方式,大力實施文明生態村創建活動。到2010年,力爭把全市40%的行政村建成文明生態村。

    19.深化農村綜合改革

    認真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取消農業稅,完善對農民的補貼政策,健全農民負擔監督管理機制。建立、健全村民自治制度,完善村務公開與民主管理制度。推進鄉鎮機構改革、農村義務教育和鄉鎮財政體制改革。完善征地程序,建立失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和就業機制,真正使失地農民收入不減少、生活水平不降低。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大力發展各種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村經紀人、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實現零散農戶的有組織、規模化經營,提高適應日益激烈市場競爭的能力。

    20.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貫徹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方針,促進經濟和環境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堅持開發與節約并重,著力破解土地、水、能源等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制約。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立健全法律、政策、技術、投入等保障體系,建設循環經濟型企業、生態工業園區和資源循環利用社會,促進企業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社會循環式消費。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發展節水型農業、節能型工業和低耗型服務業,形成健康文明、節約資源的消費模式。

    21.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

    按照“以市帶鎮、以城帶鄉、城鄉互動、共同繁榮”的思路,優化城鎮體系布局,強化中心城鎮建設,擴大建制鎮規模,完善城鎮功能,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市區要以開發區西擴為核心,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休閑娛樂業、商貿物流業,努力打造京津地區具有區域影響力的中等城市。勝芳鎮要以經濟協作區為核心,建設現代生態工業園,打造引領國際家具行業潮流,集產供銷于一體的中國北方現代化制造基地。同時,要致力于改善生態環境,恢復勝水荷香風貌,建設廊坊南部具有輻射力的中心城鎮。揚芬港要以新城為核心,建設承接天津輻射,高科技、外向型、現代化制造業基地,成為我市新的經濟增長極。依靠“三大板塊”的迅速崛起,構筑“兩城四鎮一新城”的發展格局。按照功能完備、經濟發達、文化活躍、生活便捷的發展要求,搞好南孟、煎茶鋪、信安、堂二里的城鎮規劃、建設和管理,打造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制造業平臺,促進農村人口向城鎮集中、民營企業向城鎮聚集、農民生活向全面小康過渡。

    22.提高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

    按照“人本化、生態化、現代化”的城市定位,加快“四城同創”(國家級衛生城、國家級園林城、國家級生態環保模范城和國家級文明城)步伐,不斷提高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完善城鎮功能,全力打造設施完備、功能齊全、環境優良、適宜人居的中等城市。要嚴格落實城市發展總體規劃,加快制定舊城改造、城市防洪、交通、供熱、給水、亮化等專項規劃和市區控制性詳規、城市修建性詳規。要科學劃分城市功能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加快水廠、污水處理廠、體育活動中心、廣電中心、城市廣場、森林公園、牤牛河帶狀公園等一批重點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要強化城市管理,探索建立市政、園林、環衛等市場化運行機制,走出一條“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全民參與”的城市建設管理之路,全面提高城市現代化管理水平。
[page]
    六、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

    23.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規范政府行為,建設“法治政府”;轉變政府職能和運行機制,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建設“服務型政府”;深入實施“提質提速”工程,創新工作方法,加快政府信息化建設,提高行政能力和行政水平,建設“效能政府”;完善民主化、規范化決策機制,提高重大決策的公眾參與度和透明度,保障人民群眾對政府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建設“陽光政府”。

    24.深化財政、投資和融資體制改革

    深化部門預算制度改革,加強部門預審查和監督,完善預算決策和績效評價體系,全面實施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制度。逐步建成投資主體多元化、融資渠道多樣化的投融資體系。加強對重點項目和重大工程的審計監督管理,對政府投資的基礎性、公益性項目,實行公開招標。放寬投資領域,鼓勵民營資本和外資以多種形式全面參與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

    25.加快對外開放步伐

    把對外開放作為擴大經濟總量、優化產業結構的重要手段,建立全方位開放格局。要改進招商方式,采取全員招商、駐點招商、網上招商、委托招商等多種形式,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活動。落實招商引資目標責任制,把招商引資作為各級領導班子政績的重要指標進行考核。充分發揮區位優勢,爭引一批跨國公司、世界500強企業在我市建立制造和研發基地,帶動我市產業升級。優化外資結構,擴大高新技術、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利用外資規模,構筑全方位、寬領域、縱深化的對外開放格局。

    26.加強與京津及環渤海地區的對接與合作


    充分利用我市毗鄰京津的人緣、地緣優勢,積極引進京津外遷項目,實現借力發展,錯位發展。以國家編制實施京津冀都市圈區域規劃為契機,加快實現與京津的資源融通、交通互連、市場互通、信息共享、產業互補。以東北亞暨環渤海國際商務交流合作為契機,加強與環渤海地區合作,拓展合作領域,切實通過與京津合作提升產業層次,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同時,以京津冀大專院校為依托,與京津冀人才聯網,大力引進復合型專業人才,為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七、優化發展環境

    27.全面提升軟環境建設水平

    以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為重點,大力優化政務、法制、服務、信用、市場、治安、人文等項環境,積極營造“洼地”效應。加快行政服務中心建設,推行首問負責、限時服務和“一條龍”服務,做到“一站式”辦結。建立政府牽頭的法律援助中心,完善中小企業投訴中心運行體制,優化企業經營環境,保護企業合法權益。促進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中心的快捷、高效運轉,健全金融、工商、稅務等部門直接參與的企業信用等級評定體系,使民營企業逐步形成守法經營、照章納稅的意識。全力推進“金融創新”工程,推動銀企密切合作、良性互動。加大市場經濟秩序整頓力度,打擊各種制假、售假和欺行霸市活動,規范市場交易行為,提高全民誠信意識,加快“誠信霸州”建設。強化各級干部的大局意識和服務意識,加快工作節奏,提高辦事效率,嚴格規范行政行為。加大對破壞環境行為的查處力度和對各類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積極創建“平安霸州”。以先進文化、現代文明引導市民,提高市民素質,優化人文環境,切實增強霸州的環境競爭力。

    28.加快交通網絡建設


    面向京津,構建以高速公路和一般干線公路為骨架、農村公路為補充的層次分明、各級公路協調發展的現代化公路網絡體系,形成“三線四橫兩環六縱”的立體交通格局(“三線”是指京九鐵路、津霸鐵路和規劃的保霸鐵路;“四橫”是指津保高速公路、112國道和霸揚線、中亭路;“兩環”是指市區和勝芳經濟協作區的外環路;“六縱”是指規劃的京開高速公路、106國道和廊霸線、采留線、廊泊線、碼揚線)。加快鄉村公路建設,進一步完善農村公路網絡,實現村村通油路。改造提升干線公路,將現有二級干線公路全部改造達到一級公路標準,實現霸州與京津廊的快速連通,實現快速公路網與鄉村公路網的便捷轉換。

    29.加大水利工程建設投入力度

    加強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合理開發、高效利用和有效保護,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按照城鄉統籌發展的原則,城鎮以保障防洪、供水、生態安全為重點,農村以人畜飲水、灌區改造為重點,努力建設節水型社會。加強防洪工程建設,加大投入力度,完成東淀北大堤和重點揚水站工程建設,力爭用五年的時間把我市所有的排澇防洪工程進行整修和新建,切實提高防災能力。加快推進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天津干線霸州段引水工程及配套工程建設,完成辛莊、勝芳出水口及蓄水工程建設,合理開發利用地上、地下水資源,從根本上緩解我市缺水現狀。

    30.完善電力設施和信息網絡

    加大供電事業投入,超前謀劃,合理布局,加快變電站及電網改造工程建設,進一步提高供電質量,增強供電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切實滿足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以建設現代化通訊網絡為目標,加速傳輸手段數字化進程,積極發展可視電話、智能網、寬帶數字綜合業務網、數字同步網和公眾互聯網,完善現有光纜傳輸網、固定電話網和移動電話網,實現市域內通訊無縫隙覆蓋。

    31.營造適宜人居的生態環境

    強化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加大環境治理投入力度,提高城鄉環境治理水平,建設“天藍、地綠、水清、景美、氣爽”生態環保城市。繼續開展環保五項專項治理,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大環保基礎設施投入,重點抓好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廢酸處理廠建設。以環城林、環村林、環田林建設為重點,繼續做好植樹造林工作,提高城鎮綠化率,加快生態霸州建設步伐。
[page]
    八、努力促進社會進步和社會和諧

    32.大力發展教育事業

    以提高教育整體水平為重點,加大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全面整合和優化配置各類教育資源,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繼續加大控輟保學工作力度。大力發展高中階段教育,實現普及高中教育的目標。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建立面向市場、面向社會的再就業和富余勞動力培訓體系。大力推進教育技術現代化建設,發展遠程教育,實現“校校通”。加快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初中學校全寄宿制學校建設,徹底消滅危房,實現所有中、小學標準化建設。堅持“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依法管理”的方針,推動民辦教育健康發展。

    33.加快科技創新步伐

    建立健全科技推廣體系和科技服務體系,重點抓好生產力促進中心、高科技園區、農業信息化等項工作,推進科技服務、成果轉化、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建立健全以企業科研機構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引進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增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密切同京津大專院校、科研機構的技術協作關系,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34.進一步繁榮文化、體育、廣播電視事業

    挖掘整理傳統文化,并賦予其現代內涵,營造出獨具霸州風情的當代文化。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文化活動,用先進的文化激勵人、鼓舞人。打造精品文藝品牌,穩步推進文化事業向文化產業的轉變。加大對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加強鄉鎮、社區和村街文藝團體建設,使形式多樣、內容健康的文化活動占領農村精神文明陣地。大力普及全民健身運動,加強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全面抓好競技體育的普及與提高,廣泛組織和開展群眾性的大型體育活動,構建市、鄉、村三級全民健身網絡。加快“有線電視進村入戶”工程建設,提升電視節目的編播水平,提高霸州有線電視的收視率。與先進的視頻傳輸技術接軌,逐步實現由模擬信息向數字信息的平移。

    35.加強公共衛生和計劃生育工作

    建立完善的社會化醫療服務體系,不斷提高全市的醫療技術水平。加強疾病預防控制工作,構建三級醫療防疫網絡,提高處置重大疫情和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能力。做好婦幼保健工作。加快建立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消除農民因病致貧或返貧的現象。加強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群眾就醫環境。堅定不移地實行計劃生育,穩定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增長,不斷提高人口素質和優化人口結構。

    36.完善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

    著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創造就業崗位。廣泛開展城鄉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對青壯年勞動力進行全員培訓,不斷促進勞動力由體力型向技能型轉變。以建立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困有所助的社會保障體系為目標,按照城鄉統籌、因地制宜、保障標準與承受能力相適應、權利與義務相匹配的原則,加快發展社會保障事業。擴大社會保險覆蓋范圍,把所有從業人員都納入社會保障范圍。建立覆蓋城鄉的社會救助體系,包括城鎮和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鄉特困家庭醫療救助制度、臨時救濟制度、老齡人口生活補助制度等,全方位保障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改善殘疾人的社會生活環境,增強為殘疾人提供服務的能力,保障殘疾人的合法權益。加快形成以財政投入為主導、以社會力量捐助為主體、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社會保障、福利投入機制,推進公益事業社會化進程。

    37.健全社會管理體系

    加強社會管理體系建設,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完善社區功能,推行村民自治,加快行業協會發展,重視團組織建設,推進社會管理主體多元化。健全民主制度,推行政務、村務、廠務公開,保證人民群眾依法行使民主權利,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激發廣大人民群眾加快發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38.切實維護公共安全

    加強公共安全生產體系建設,全面落實生產經營單位主體責任,完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體系,建立健全長效監督機制和應急救援體系,有效預防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加強各種自然災害預防預報,提高防災減災能力。預防和妥善處置由人民內部矛盾引發的群體性事件,有效遏制重大治安事件的發生,確保全市社會政治穩定、社會安定。
[page]
    九、不斷提高推進發展的能力

    39.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推進霸州更快更好地發展,關鍵在于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要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教育,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和基層黨組織建設,不斷提高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40.提高科學執政的能力

    要把科學發展觀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堅持用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把發展思路調整到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上來。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關系,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的關系,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局部利益與全局利益的關系,努力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41.提高駕馭全局的能力

    各級黨委政府要充分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增強全局觀念,把握發展方向,強化工作舉措,把各項工作做深、做細、做實。要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傾聽群眾呼聲,解決熱點問題。要關注群眾的來信來訪,堅持依法治訪。要特別維護好失地農民、改制企業的下崗職工、轉業士官的切身利益,千方百計地為他們排憂解難,把矛盾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要加大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力度,嚴厲打擊各類犯罪活動,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出安定、祥和的良好環境。

    42.提高務實創新的能力

    各級各部門要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對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要突出“快”和“實”,切實抓好貫徹落實,做到令行禁止。要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到研究解決改革發展穩定的重大問題上,放到研究解決群眾生產生活的緊迫問題上。大力弘揚“樹正氣、講團結、求發展”的主旋律,重實際、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培養“求真、實干、創新、高效”的良好作風。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鼓勵廣大干部群眾大膽實踐,開拓進取。

    43.提高拒腐防變能力

    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要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堅決查辦違法違紀案件,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努力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要全面貫徹落實《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嚴格遵守廉潔從政的各項規定。要發揚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厲行勤儉節約,堅決剎住奢侈浪費之風。要充分發揮各級紀委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中的組織協調作用,切實發揮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作用,加強有關執紀執法部門的協調配合,形成懲治腐敗的合力。

    44.加強領導班子和黨員干部隊伍建設

    要把學政治、學理論、增長知識作為公務員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努力建設學習型機關、學習型隊伍。要認真學習十六大精神,努力實踐“三個代表”,不斷提高黨員干部隊伍的理論和政策水平;要認真學習市場經濟理論,增強自身素質和業務技能,不斷提高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和水平。要以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為指導,推進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要重用想干事、真干事、會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和工作導向,建立充滿活力的用人機制。要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提高基層黨員干部政治、經濟、文化素質;要加快民營企業黨組織建設,積極發展壯大黨員隊伍,不斷提高黨在農村的執政能力。

    全市廣大干部群眾要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著眼長遠,狠抓當前,振奮精神,銳意進取,艱苦奮斗,開拓創新,扎扎實實做好各項工作,為圓滿完成“十一五”各項目標任務而努力奮斗!

【打印正文】 【關閉正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