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制定霸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建議(草案)的說明
——在中共霸州市委四屆五次全體會議上
楊 杰
(2005年12月5日)
楊 杰
(2005年12月5日)
各位委員、同志們:
現在,我受市委常委會的委托,對《建議(草案)》(以下簡稱《建議》)作幾點說明。
一、關于“十五”建設成就和當前發展形勢的基本分析
《建議》總結了“十五”期間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在過去的五年里,我們緊緊依靠、團結和帶領全市廣大干部群眾,樹立科學發展觀,堅持正確政績觀,堅定不移地弘揚發展主旋律,毫不動搖地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攻堅克難,積極作為,扎實推進各項改革和建設事業,圓滿完成了第十個五年計劃。
《建議》指出:“霸州已進入了加快發展的重要時期”。這一判斷,是我們在認真分析國內外宏觀發展環境,深刻認識霸州具體發展市情的前提下得出的。業已形成的“三大基礎”,撲面而來的“五大機遇”,賦予霸州發展優勢以新的內涵,使我們在今后五年謀求跨越發展成為可能。
用動態的眼光審視機遇,用統籌的理念加快發展,我們還必須正視霸州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積累和派生的若干矛盾和問題。從我市的發展階段看,人均GDP已經超過2000美元,這一時期既是發展的黃金時期,也是經濟社會矛盾凸顯期。隨著社會組織形式、就業結構、社會結構變革的加快,歷史發展積累和現實發展派生的若干社會矛盾以及經濟發展形成的結構性矛盾,成為我們繞不過、躲不開的重大問題,這些矛盾和問題處理好了就是發展機遇,處理不好就是瓶頸制約,甚至成為影響發展全局的巨大危機。
二、關于指導思想的基本內涵
站在堅實的基礎之上,牢牢抓住難得的歷史機遇,迎頭破解發展道路上的重重困難,我們有理由、有信心在未來的五年中走出一條目標趕超型和經歷壓縮型的跨越之路,走出一條經濟與社會、城市與農村、效率與質量、項目與環境多重協調的可持續發展之路,走出一條經濟總量與運行質量同步提高、人民經濟收入與生活質量同步提升的“壯縣富民”之路。這既是全市群眾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們執政為民的政治責任。基此,《建議》提出了“十一五”規劃的指導思想。這個指導思想的基本內涵就是以科學發展觀為統攬的一個中心、兩個定位、三大目標、四大戰略。
“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是這一指導思想的核心。科學發展觀是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既是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的基本精神,也是解決霸州今后發展中諸多矛盾和問題的基本原則。科學發展觀是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的統一,是保持內在各要素相互平衡的發展。因此,《建議》提出,“十一五”期間要堅持“五個必須”,即: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兼顧、效率優先;必須不斷深化改革開放;必須堅持“三化互動”,化解城鄉二元結構矛盾。這“五個必須”,體現了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十一五”期間必須堅持的重要原則。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首要要求。科學發展觀核心是發展,不發展半點科學也沒有。在今后的五年中,要堅定不移地把經濟建設擺在中心的位置,一切圍繞中心,一切服務中心,一切服從中心,抓住歷史機遇,擴充經濟總量,提升運行質量,實現霸州經濟更快更好地發展。
《建議》依據霸州的現實情況和未來的發展潛力,提出了“兩個基本定位”:
提出現代制造業、現代物流業、現代農牧業、現代旅游業的產業發展定位,是依據我們的區位優勢、產業基礎、資源稟賦而確立的基本思路。要按照現代制造業的發展要求,全面提升企業的裝備水平,推進全市的工業化進程,形成霸州的產業規模和產業特色,打造凸現于京津冀都市圈的區域經濟品牌。要按照現代物流業的發展要求,發揮霸州獨特的區位優勢,用現代物流的理念整合商貿、流通、交通、市場、信息資源,形成融通京津、輻射華北的物流中心。要按照現代農牧業的發展要求,全面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形成大龍頭、大流通、大基地三位一體的農村經濟格局。要按照現代旅游業的發展要求,充分利用和挖掘區位、交通、古跡、溫泉和第三產業、文化產業的潛在優勢,建設與京津旅游業錯位發展、特色互補、理念相容的旅游新城。
提出人本化、生態化、現代化的城市定位,主要是考慮霸州在環京津城市群中的城建特色,打造接軌京津的綜合環境平臺。人本化就是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圍繞市民需求搞城建,完善方便市民生活的精細化城市功能。生態化就是要打造霸州的自然環境特色,以環城森林和市內園林為框架、以社區綠化、庭院綠化和廠區綠化為組團,形成具有平原城市特色的綠地系統;以天然水系為基礎,以景觀水系為補充,形成具有北方城市特色的水系結構;加之規范的城市凈化、亮化、美化管理,霸州一定能夠成為天藍、地綠、水清、景美、氣爽的生態城市。現代化就是要用現代的規劃、現代的功能、現代的設施、現代的管理、現代的產業來打造城市,以此來帶動全市現代化水平的提高。
確立經濟強市、文化名城、和諧霸州的目標定位,是科學發展觀的具體化,是“跳一跳,夠得著”的目標體系。
所謂“經濟強市”,就是在未來五年內全面增強霸州的綜合實力,具體要求就是“總量擴張,質量提升,增速加快,人均水平提高”,在河北省位次前移,在廊坊爭當排頭兵。按照這個要求,確定“十一五”全市GDP平均增速達到15%,五年翻一番,期末達到230億元;財政收入年均增長25%,三年翻一番,期末達到23億元,力爭達到2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平均增速不低于8%和6%。
[page]
所謂“文化名城”,就是要在充分保護、發掘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歷史傳統文化基礎上,充分借鑒、消化和吸收外來先進文明,涵養、傳承和張揚霸州的地域文化性格,以社區文化、校園文化、企業文化、建筑文化和市民道德素養為載體,塑造和經營具有獨特人文景觀和美學價值的文化風情,以此豐富和凸顯霸州在區域發展中的文化吸附作用,進而形成加快發展的人文基礎和精神支撐。因此,《建議》把文化建設放在霸州未來發展戰略支撐地位,打造文化品牌,展示獨有風格,凸顯城市特色,形成吸附效應。加快建設文化名城,一方面要發展文化事業,增加城鄉文化基礎設施投入,建設一流的文化發展平臺,特別是要在文化景觀建設上,既要注重包裝整合歷史文化遺產,修舊如舊,恢復傳統風貌;又要注重現代景點的開發,通過個性化的設計和建設,形成一批具有歷史傳承價值的人文景點。另一方面要振興文化產業,以市場為導向,放寬投資渠道,促進餐飲旅游、休閑娛樂等現代文化產業的多元發展。
所謂“和諧霸州”,就是建設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社會體系。按照這個要求,必須統籌城鄉資源配置、產業發展和利益分配,讓基層、讓農民分享更多的改革開放成果;必須統籌區域發展,主動融入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格局,縮小縣域東西部發展梯度差;必須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同步建設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必須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保持經濟效益與生態環境承受力的平衡,以生態建設促經濟發展,通過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來促進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必須統籌縣域發展與對外開放,充分開發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不斷增強縣域發展后勁,全面提升霸州的區域競爭力。
提出工業立市,民營壯市,開放強市,科教興市四大戰略,既考慮到我們現有的發展基礎,又考慮到我們未來的發展潛力,形成我市“十一五”期間的戰略支撐。
工業立市是我們的必然選擇。工業化中期經濟運行的明顯特征就是工業帶動型,現階段,工業是成長最快、帶動力最強的產業,同時,對財政貢獻能力以及對社會就業的吸納能力也最強。只有工業充分發展,才能反哺農業,帶動三產。按照工業化規律和產業演進規律,我們有必要確立并實施工業立市戰略。
民營壯市是由霸州發展的歷史和現實決定的。民營企業是目前霸州經濟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三個80%”( 80%以上的財政收入來自民營,80%以上的投資來自民營,80%以上的就業崗位來自民營)的獨特作用表明,沒有民營經濟的迅速成長就沒有霸州的跨越式發展。
開放強市既是對過來“雙向開放”戰略的延伸和升華,也是對新時期搶抓“五大機遇”的具體化。實現霸州大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推進霸州的大開放,靠大開放引進域外優勢企業、優勢項目和優秀人才,帶動傳統產業迅速升級和企業迅速擴張。同時,借助開放整體引進一批高新技術產業,也使得我們能夠在整體上優化調整經濟結構,為可持續發展積蓄后勁。
工業的不斷壯大和民營經濟的迅速崛起,為科教興市提供了物質基礎,特別是一些大型骨干工業企業已經擁有了一定的自主創新能力,基本具備了領跑行業發展的資質。在這種情況下,大力加強科技創新,強化科技支撐,發展教育事業,振興教育產業,既是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我們加快產業升級,擺脫低水平封閉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的必然選擇。
三、關于霸州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幾個重大問題
(一)發揮民營優勢,壯大優勢產業
民營經濟在霸州經濟構成中總量最大,貢獻最大,也是縣域經濟發展最現實、最活躍的拉動力量。我市民營經濟在長期市場競合中形成了四個優勢:一是積累了雄厚的民間資本;二是擁有靈活適應市場變化的經營優勢;三是形成了特色鮮明的產業鏈條;四是形成了一支高素質的企業家隊伍。加快縣域發展,關鍵要把民營龍頭和產業集群做大做強,把特色產業鏈條做精做長,在更高層次上與國際市場接軌。
《建議》強調,要保持民營經濟的強勁發展勢態,就必須分類指導,扶優扶強。要創造性地落實好“非禁即入”政策,靠政策扶持、環境保護和制度激勵,最大限度地激活民間資本和企業家資源。要努力突破土地、資金、能源制約,舉全市之力抓一批投資億元乃至10億元以上的大項目,通過增資擴股上項目,推進三個梯隊良性互動,培育一批立市強鄉的支柱型企業。八大優勢產業為霸州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現實基礎,也形成了明顯的特色比較優勢,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必須立足實際,在壯大傳統產業規模,提升產業檔次,扶持龍頭企業,打造知名品牌,增強行業整體競爭力上下功夫。因此,《建議》著重指出,要加強引領性服務,解決好社會投資熱情與縣域產業空間有限的矛盾,使主導產業沿良性軌道發展,加速產業整體上檔升級。為此,《建議》還要求,要把優惠政策向優勢企業傾斜,通過推進標準化生產和管理,爭創一批知名品牌,與國際慣例接軌,打入國際消費市場。借助產品的市場美譽度提升霸州在海內外的知名度。
要重點研究中小企業的發展,抓大不放小,只有大批中小企業的發展,才有大型骨干企業的誕生。《建議》從壯大產業集群的角度,提出“中西部鄉鎮,要把工作重點放在擴張、提升中小企業群體上”。抓好勝芳國際家具博覽中心等骨干專業市場建設,靠主導產業的孵化派生以及龍頭骨干企業的輻射帶動,細化行業分工,延長產業鏈條,打造一批專業村、專業鄉。靠特色壯大優勢,靠特色增強優勢產業的生命力和競爭力。
要推進民營企業現代化建設。《建議》要求,要引導民營企業走出家族的小圈子,推進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否則就無法與市場真正接軌,就無法做大做強。要通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引導企業開展強強聯合、資產重組、股份合作,用企業組織結構調整推動傳統產業、產品和技術結構調整,淘汰落后生產能力,組建一批強勢企業集團,打造主導產業航母。
[page]
(二)擴大對外開放,提升產業層次
高新技術產業是未來發展的方向,是結構調整的主導,決定著霸州在未來經濟格局中的位置。但只靠在傳統產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民營企業,很難形成具有強力支撐作用的高新技術產業體系。因此,《建議》把擴大開放作為我市迅速擴大經濟總量、加快結構調整的根本途徑。
要改進招商方式,積極合理有效的利用外資。采取多種招商形式,把企業家作為招商主體,積極開展文化招商、會展引資等活動,建設具有一定專業知識的多語種翻譯隊伍、高素質的專業化招商隊伍和精通國際經貿規則的公務員隊伍;完善招商機制,強化招商引資目標責任制,對鄉鎮和市直明確招商引資目標,把招商引資作為“第一政績”、“第一能力”進行考核;完善獎勵機制,重獎招商引資的突出貢獻者。變坐等招商為積極“走出去”招商,變局部招商為全方位招商,變被動招商為主動招商,營造出人人招商、全社會招商的良好氛圍。
要完善招商網絡,實施重點突破。要以國家編制實施京津冀都市圈區域規劃為契機,加快實現與京津的資源融通、交通互聯、市場互通、信息共享、產業互補,依托駐京津辦事處,加強與各駐華使館及跨國公司商務代辦機構的聯系。要加強與長三角、珠三角的對接與合作,在重點區域設立招商辦事處。形成以園區招商中心為依托,“三大經濟圈”招商辦事處為骨架,各駐華使館及跨國公司商務代辦機構為紐帶,連接國內外的全球招商網絡。力爭引進一大批南資北移、京津外遷和世界500強企業落戶霸州。
《建議》特別要求,擴大對外開放一定要立足提升產業層次。一是圍繞國家產業政策招商,國家產業政策調整也是招商引資機遇,要包裝引進一批國家鼓勵發展的項目,爭列省以上計劃盤子;二是圍繞農業產業化進行招商,借鑒工業發展模式,大力引進三資農業項目,讓三資農業“左手牽市場,右手牽農戶”,加速農業產業化進程;三是爭引一批生態鏈項目,集中引進一批產業航母和旗艦型企業,實現域外高新技術產業的團地化發展。
(三)優化軟硬環境,打造與京津接軌的平臺
未來區域競爭靠的是實力,比的是環境。增強縣域競爭力,只有搭建與京津冀經濟圈接軌的環境平臺,才能真正實現以我為主,錯位競合發展。《建議》強調,在硬環境建設上,要立足于我市的區位特點,站位于促進京津冀區域協調發展的高度,統籌規劃,重點推進,充分發揮基礎設施對區域發展的整合作用、先導作用,增強基礎設施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重點在城市基礎設施、城鄉功能設施、交通網絡、電力設施、水利設施和信息網絡建設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在軟環境建設上,以建設誠信霸州、效率霸州為目標,加快實施標準化、信息化以及信用、中介服務等體系建設;進一步深化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推進銀企密切合作、良性互動;大力提升人文環境,全面加強社區文明、市民道德素質、企業文化建設,用先進文化塑造人、鼓舞人,進一步夯實縣域可持續發展的人文基礎和精神支撐;要在建設“人才高地”、提高行政服務水平、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等方面取得更大進展。通過狠抓軟硬環境建設,在未來五年內全面融入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格局。
(四)統籌城鄉發展,以城鎮化活躍全局
城鄉統籌是《建議》體現的重要思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難點在農村,“三農”問題是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必須堅持兩手抓,一手抓城鎮化,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和人口聚集,加強城市經濟的輻射和帶動能力;一手抓文明生態村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在這樣的思路和背景下,提出“三化互動”的戰略舉措,意在把加快推進城鎮化作為活躍全局的重要力量,以工業化富裕農民,以城鎮化帶動農村,以產業化提升農業,努力開辟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嶄新局面,促進城鄉統籌和區域協調發展。
三大板塊不僅是招商引資的平臺,也是新形勢下我們完善縣域經濟社會功能的載體。因此,《建議》將其作為全市的戰略工作重心。三大板塊上接城鎮、下聯農村,對外承接京津輻射,對內促進要素聚集。三大板塊涉及了全市90%以上的人口和企業,其中,園區規劃建設總面積70多平方公里,西部以開發區西擴為核心,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休閑娛樂業、商貿物流業,構建二、三產業兼容的綜合經濟板塊;中部以勝芳經濟協作區為核心,建設現代生態工業園,打造引領國際家具行業潮流,集產供銷于一體的中國北方現代制造業基地;東部以揚芬港新城為核心,建設承接天津輻射,高科技、外向型、現代化制造業基地。靠完備的設施和功能聚集人口和企業,加速城鎮化進程,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在未來的五年里,我們將以市區和勝芳兩城為重點,精心打造人本化、生態化、現代化的文明城市,在城市化、工業化上實現重點突破。同時,按照功能完備、經濟發達、文化活躍、生活便捷的發展要求,加強南孟、煎茶鋪、信安、堂二里的城鎮規劃、建設和管理,打造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制造業發展平臺,促進農村人口向城鎮集中、民營企業向城鎮聚集、農民生活向全面小康過渡。
《建議》強調指出,積極推進城鄉統籌發展,要認真實施“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統籌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布局和社會事業發展,促進城鄉協調發展。要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在落實好黨對農村各項方針政策的同時,把文明生態村創建作為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的總抓手,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形成健康文明、資源節約的生產消費模式;實施“藍天、碧水、凈土、寧靜、綠化”五大工程,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
[page]
(五)深化機制體制改革,創新增強發展活力
推進霸州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必須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改革增活力,創新提效率,《建議》用較大篇幅闡釋了未來五年改革創新的主要內涵,集中在四個方面:
一是改革行政管理體制。在勝芳鎮推行小城鎮綜合試點改革,根據發展需要設置機構、配備人員。進一步理順公共財政體系,建立責權統一的縣鄉財政體制,增強鄉級公共支出能力;調整目標考核和利益分配機制,將異地安置項目指標統考列入引資鄉鎮,稅收地方留成由引資鄉鎮和屬地按比例分成。
二是創新政府服務機制。以“七大中心”(行政服務中心、統一收費中心、中小企業投訴中心、企業信用擔保中心、生產力促進中心、法律援助中心和項目咨詢服務中心)規范化建設為統攬,全面推行首問負責、限時服務和“一條龍”服務,做到“一個‘漏斗’收費、一個窗口對外”,在政府系統率先實現“雙提”。
三是建立市場導向的用人機制。建立背靠政府、面向社會的行業、企業人才需求動態檔案管理系統,與京津冀人才庫聯網,大力引進復合型專業人才,為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智力支撐。研究制定專利、專業技能入股的激勵政策,加速智力資源向現實生產力轉換。靠用人機制的創新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大力培育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縣域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
四是全面推進要素市場建設。加快公用事業市場化步伐。積極培育和開放科技、文化、體育、衛生、職業教育、社區服務、中介服務等專業市場。健全產權交易市場,加快建立政府指導下的市場化資產托管服務機制,篩選優勢企業進行重點培育,為上市融資做好各項前期準備;建立新上項目與銀行溝通機制,吸引域外金融機構投融資;穩妥開展委托投資和風險投資業務,探索建立民資參股的民間商業金融機構;健全土地二級市場,推進土地使用權流轉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六)推進協調發展,建設“和諧霸州”
在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上,黨中央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確立為“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并就認真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做出了具體部署。省委也就“和諧河北”建設提出了“五大協調、四大建設”的基本要求和措施。把中央和省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落到實處,加快推進“和諧霸州”建設,是我市各級黨組織面臨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
目前,我市已進入發展的加速期,同時,也進入了經濟社會矛盾的凸顯期。經濟社會發展中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在客觀上影響著我市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財政收入的快速增長也使得我們可以在發展社會事業上步子邁得更大一些。打造“和諧霸州”就是要讓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特別是要讓基層、讓農村、讓農民得到更多的實惠。
《建議》以化解城鄉二元結構矛盾為重點,圍繞促進協調發展,對教育、文化、衛生、體育、擴大就業、社會保障、公共安全等方面進行了規劃和部署。《建議》強調,要不斷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構建以學前教育、九年義務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等為主體的立體終身教育格局,加大以農村為重點的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建立經濟增長與擴大就業協調推進機制,努力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完善社會保障,關注和解決好弱勢群體問題,繼續擴大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工傷保險、城鄉最低生活保障等社會保障的覆蓋面,全力普及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建議》強調,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關鍵在于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要不斷提高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能力、駕馭全局的能力、務實創新的能力、拒腐防變的能力。切實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完善考核評價機制,重用“想干事、真干事、會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人,大力弘揚“樹正氣、講團結、求發展”的主旋律,形成“求真、實干、創新”的良好作風。
以上說明,供各位委員、同志們審議時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