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州市文化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
(2006—2010年)
發展文化事業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加快創建省級文明城市步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現代化的重要支撐和必然要求。為全面落實市委四屆五次全會關于“爭創經濟強市,建設文化名城,打造和諧霸州”的奮斗目標,凝神聚力,加快建設“文化名城”,全力打造冀中區域文化中心,依據國家和省、市有關文化事業的政策,結合霸州市“十一五”規劃的精神,特制定本《規劃》。
一、指導思想
緊緊圍繞“爭創經濟強市,建設文化名城,打造和諧霸州”的奮斗目標,以建設文化名城為統攬,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以城市文化建設、農村文化建設、企業文化建設、旅游文化建設和公民道德建設為載體,舉力打造具有霸州獨特人文景觀的文化品牌和充滿活力的文化產業,豐富和凸顯我市在廊坊中南部乃至冀中區域的文化吸附作用,為加快爭創經濟強市、打造和諧霸州步伐,提供強有力的文化支撐。
二、總體目標
到2010年,初步構成霸州市“文化名城”發展框架,建立起與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文化發展格局、文化管理體制及運行機制,使我市成為廣大群眾綜合素質普遍提高、文化經濟繁榮、擁有處于全省領先水平的文化精品、先進的文化基礎設施、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生活、比較發達的文化產業、多層次的拔尖文化人才、充滿活力的文化體制、健康繁榮的文化市場,文化發展主要指標全省領先,文化綜合實力走在全省乃至京津冀都市圈前列的文化名城。
——公民素質明顯增強。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在全社會更加牢固樹立,民族精神和新時期霸州精神得到大力弘揚,公民法治意識、道德規范普遍確立。
——文化產品質量不斷提高。推出一批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在廊坊乃至全省有較強影響力的文化精品及深受廣大干部群眾喜愛的名牌欄目和節目。
——文化基礎設施布局合理。公共文化設施規劃科學,布局合理,城鄉協調。建成一批具有鮮明特色的重要文化設施。文化服務網絡健全,功能齊備,覆蓋面廣。
——文化體制進一步完善。建立起科學合理、運行有序、靈活高效的文化管理體制,實現黨委統一領導、政府依法管理、行業自律、企事業單位依法運營的有機統一。
——文化產業加快發展。初步形成以重點文化產業為主導、相關產業聯動發展的文化產業體系,文化產業逐步成為我市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支柱產業之一。
——文化生活質量顯著提高。社區文化、鄉村文化、校園文化、企業文化、家庭文化蓬勃發展,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基本滿足。[page]
三、主要任務
(一)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
1、深化思想道德教育
認真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廣泛開展思想道德建設,組織好“公民道德宣傳日”活動,舉辦道德建設成就展。倡導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倡導“每個人都是思想道德小環境,個個都是霸州形象代言人”在市區、在人口密集區,大力推動人民群眾思想文化道德建設,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和公共秩序。提高機關、企業、個人等不同層面的誠信意識,建設“誠信霸州”。培育和塑造富有時代特色的新霸州精神,用霸州精神激發干部群眾熱愛霸州、建設霸州的熱情,為霸州實現跨越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2、提高城鄉文明程度
深入開展創建文明城市、文明單位、文明村鎮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不斷推進思想建設、文化建設、環境建設。機關文化建設是創建文明單位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黨政機關要按照機關效能建設的要求,落實依法行政,依法履行職責,轉變機關作風。鼓勵公務員開展健康向上的文化、體育活動及健身項目。積極推進非公有制單位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以創優美環境、優良秩序、優秀文化為主要內容的文明社區建設,豐富居民文化生活,提高居民生活質量。深入開展文化行業創建活動,普遍推行優質規范服務。深入開展創建文明生態村活動,建設一批具有我市特色的新農村。
(二)全面繁榮文化事業
1、穩步推進農村文化
(1)培育鄉村文化特色。通過民辦公助、政策扶持,鼓勵農民自辦文化,開展各種面向農村、面向農民的文化經營活動,使農民群眾成為農村文化建設的主體。積極扶持熱心文化公益事業的農戶組建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戶、文化室、圖書室等,允許其以市場運作的方式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支持農民群眾自籌資金、自己組織、自負盈虧、自我管理,興辦農民書社、放映隊等,大力扶持民間職業劇團和農村業余劇團的發展。引導文化專業戶相互聯合,進行市場化運作,逐步向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文化企業發展,開發文化資源,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扶持以公司加農戶、專業加工戶等形式,從事農村特色文化產品開發和文化服務,促進農村文化產業發展。有關行政部門要簡化對農村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文化企業的登記審核程序,在土地使用、信貸、行業政策等方面,與國有文化企業享受同等待遇。積極引導廣大農民群眾崇尚科學,破除迷信,移風易俗,抵制腐朽文化,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素質,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會風尚。根據時代的特點和農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變化,不斷充實活動內涵,創新活動形式。以6個建制鎮(霸州鎮除外)為重點、以文明生態村建設為契機,積極整合鄉鎮文化站、基層黨校、老年活動中心等的人力和設施資源,發揮其功能作用,積極組織和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民俗文化、節慶文化,增強鎮域文化中心的輻射作用。力爭在“十一五”末,每個鄉鎮、每個村街都擁有自己的文化特色。
(2)加強農村文藝隊伍建設。全市50%以上的村街要建立一支文體活動隊伍。切實發揮村街花會、秧歌、業余劇團宣傳先進文化的主力軍作用,使之成為鄉村文化活動的主要力量,使具有地域特色的群眾文化活動長年不斷。要積極培養農民文化骨干,充分發揮民間藝人、文化能人在活躍農村文化生活、傳承發展民族民間文化方面的作用,鞏固農村文化建設的群眾基礎。
(3)搞好文化下鄉。繼續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文化對口支援活動。積極探索“三下鄉”活動的長效機制。廣泛開展經常性的農村文化活動。充分發揮流動文化車、文化小分隊的作用,使文化下鄉活動小型化、經?;ψ龅届`活多樣、行之有效。鼓勵和組織專業文化工作者到農村輔導群眾文化活動。每年組織文化下鄉隊伍深入農村演出不少于300場,使每個村每年可觀看一場較高水平的文藝演出。送歌舞下鄉、送圖書下鄉、送電影下鄉等,真正實現先進文化“進村入戶”。抓好“2131”農村電影工程,確保每村每月放映一部電影。[page]
2、強力發展城市文化
(1)牢固樹立城市規劃、城市建筑與文化相容的經營理念。要把城市功能、城市建筑、建筑風格、城市環境與城市文化形象有機統一起來,充分體現規劃、設計、建筑的文化品位,城市雕塑、廣場游園、旅游景點、市區綠化以及廣告、街名、店名要注重特色、體現人文內涵,富有文化氣息。在文化內涵上,重視培育城市文化意識和文化觀念;廣泛彰顯新霸州精神,開展市花、市歌的征集評選活動,逐步打造具有霸州特色的文化名片。
(2)突出建筑文化。要賦予建筑獨特的人文內涵、商業文化和藝術魅力。要抓緊建設體育中心、廣電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城雕、游園等一批富有文化氣息的標志性建筑和景觀。將益津路、育華道、迎賓道、金康道四條道路建成充分展示我市整體形象的景觀大道。致力于改善和打造霸州的自然生態環境特色。以環城森林、市區園林為框架,以社區綠化、庭院綠化、和廠區綠化為組團,以天然水系為基礎,以景觀水系為補充,建設天藍、地綠、水清、景美、氣爽的生態城市。
(3)著力打造文化品牌。提高文化活動質量。實現從一般性文化活動向文化的品牌化、規?;彤a業化的轉變。充分利用京津冀大文化圈的輻射作用,加強我市與京津的文化交流與合作,強化同京津冀演出團體之間的協作關系,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精心策劃、包裝、吸引大批高品位、高水準的文藝團體來霸州開展各種文化活動。打造霸州文化品牌。采取商業化運作、民間交往等方式,積極承攬和舉辦一些全國性、全省性的重大文化體育活動或文化藝術節,促進城市文化水平的整體提高,逐步打造具有霸州特色的文化品牌?!笆晃濉逼陂g要全力打造三大文化品牌。即,一是以市文化活動中心為主體,打造文藝演出平臺,確保市區每月有一場高水平的文藝演出;二是以市體育館主體,打造體育表演平臺,力爭每月舉辦一場高檔次的體育比賽;三是以市文化活動中心影劇院、興華路小影院為主體,爭取每周上映一部大片。用文化品牌,打造霸州在京津冀都市圈的知名度、美譽度。進一步提升霸州對周邊地區的文化吸附力和影響力,使霸州成為廊坊南部文化集聚、輻射的中心,京南、津西的文化亮點。
(4)引導規范發展文化娛樂業。按照布局合理、總量平衡、經營規范的要求,通過政府宏觀調控和政策法規引導,加強對現有經營性文化娛樂場所的管理。鼓勵多渠道投資興建、改造各類健康的娛樂場所。特別是吸引民間資本和外資建設新興的健康的娛樂項目和場所,繁榮霸州演藝市場。
(5)鼓勵發展群眾文化活動。扶持和鼓勵群眾文藝演出。重點抓好喜聞樂見的“假日文化工程”、“彩色周末”和群眾性的廣場文化、游園文化活動,基本上做到重大節慶日、暑期的每個周末都有文化亮點。創新思路,采取市場化運作。引導、規范演出業健康發展。要運用國家政策法規引導、規范文藝演出業健康發展,鼓勵社會資金以各種方式投入文藝演出業,增強演藝業的活力和發展后勁。著力發展演出、展覽等中介機構,積極發展文化中介組織,完善文化經紀人制度。鼓勵代理公司、演出經紀公司等中介機構的建立和發展。積極引進省內外演出團體,活躍演出市場。著手研究市屬專業演出團體改制。有關部門要研究市文工團發展方向,創新思路,采取出讓冠名權,與全市知名大企業聯姻等方式,充分發揮市文工團文藝演出主力軍的作用。
(6)培育會展、印裝等相應產業。藝術培訓。我市書畫、器樂等藝術培訓班已初具規模,“十一五”期間,要制定相關政策,鼓勵確有真才實學和教學能力的藝術校(班),興建發展藝術培訓業,以保障我市藝術培訓業的正常發展。會展文化。會議展展覽業已開始起步,要充分利用國道、鐵路、高速公路在霸州的三個“十字交叉”的區位優勢,緊緊抓住京津冀都市圈、環渤海經濟圈、北京奧運會、天津海河綜合開發等機遇,積極引進域外會議、展覽。同時積極發揮各協會作用,聯合舉辦書法、繪畫等文藝類的展覽,增強人民群眾參與藝術展覽的熱情。多方并舉,著力發展我市的會展文化、會展經濟。印刷、包裝裝潢業。進一步加大對印裝業的扶持力度。加強行業管理,建立行業協會組織,引進先進設備和高新技術提高印裝業的整體水平和市場競爭力,充分發揮該行業在我市文化產業和國民經濟中應有的作用。注重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綜合附加值大、文化支撐強的有價值的文化產業項目。力爭有一批國內外知名文化品牌入駐霸州,為霸州經濟發展注入活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成為霸州城市形象的代表。[page]
3、深入挖掘歷史文化
(1)挖掘名人文化。名人的風姿映射了一個地域獨特的人文特征,是不可多得的社會財富。名人文化,其實質就是精神和意識、觀念和理論、知識和素質、情操和品味以及美學情趣的高度凝聚。要建立歷史文化研究機構,充分挖掘霸州歷史,尤其是宋、明時期的政治、軍事歷史及文化名人名事,逐一進行整理、創作、出版。要以圖書、影視、報刊等多種形式為載體,精心策劃,以項目形式對歷史遺跡進行包裝,廣泛在全國及京津冀推介,吸收社會資金和力量進行恢復,擴大霸州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加強對具有霸州地域特色的歷史文化的搜集、挖掘,整理、出版《益津風》等多種專著,進一步弘揚霸州悠久的歷史文化。加強抗戰文化遺產保護。我市在抗戰期間斗爭殘酷,流傳著反映人民流離失所、不屈抗爭的民歌作品。要對這些珍貴遺產作品進行調查、錄音和記詞、錄譜工作,使之成為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珍貴歷史教材。
(2)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加快霸州籍現代名人故居、舊居建設,并為其立傳、塑像、建館?;I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少春紀念館、抗日英雄魏大光紀念館;恢復益津關、勝芳文昌閣、牌樓等一批文化遺跡;修復勝芳張家、王家大院、韓復榘故居等文物景點;重新規劃整合擴建龍泉寺,力爭升格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3)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對勝芳花燈、勝芳音樂會、高橋音樂會、信安張莊子音樂會、北燕家務音樂會、高橋雜技進行發掘、傳承,進行錄音和文化整理記錄?!笆晃濉逼陂g,力爭將上述項目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對霸州民歌、民曲、部分古老花會等瀕臨失傳的民間藝術進行搶救、整理,對重點藝人建立藝術檔案,在生活上給予照顧。加強對泥人等民間工藝品的制作與加工的研究。
4、抓好精品文化
(1)文藝精品創作。堅持主旋律與多樣化相結合,實施精品戰略,繁榮文藝創作。文學藝術精品創作取得豐碩成果,推出一批代表霸州特色和水平的精品力作。重點抓好戲劇、詩詞、小說、散文、歌舞、書畫、攝影等多門類的精品創作。力爭在國家、省“五個一工程”獎、省設立的各類文化重要獎項評選中取得優異成績、位居前列。大力扶持京、評、梆劇種和文藝團體,每年創作一批新劇目、新節目,力求有較大突破。形成一批在人們心目中享有盛譽的文化品牌。堅持每年編輯出版一本《霸州詩詞選》,每兩年各出版一本《霸州書畫作品集》、《霸州文學作品集》。精心組織好優秀作品的宣傳展示,擴大受眾面,提高市場覆蓋率,力求經濟、社會兩個效益最大化?!栋灾菸脑贰芬k成在本市及周邊縣市具有一定影響的、力作迭出的文學期刊,帶動和活躍群眾文化生活的平臺。
(2)加強藝術協會、團體建設。加強群眾文藝協會、團體建設,發揮民間文藝社團作用。以霸州書畫院為平臺,加強文化交流,以文聯所屬詩詞、作家、戲曲、書法、美術、音曲、舞蹈、攝影等八大協會為基礎發揮其自身創作優勢。采取外引內聯等多種方式,加強跨行業、跨領域、跨協會的聯合,優勢互補。促使協會間比名氣,比成果,比獲獎,成為精品迭出的主要陣地。為霸州創建“文化名城”做出積極貢獻。鼓勵谷風詩社、岔河集農民書協等民間協會發揮其獨有的社團作用,發展成為京津冀及全國享有知名度的文學、藝術社團。
(3)打造影視文化名牌欄目。5年內要創作生產一定數量的優秀廣播、電視作品,部分作品在廊坊產生較大影響,力爭在省級電視臺播出,在省新聞評獎中取得優異成績。市電視臺要集中人力、財力、物力,完善和創建一批在觀眾中有影響的名牌欄目,積極打造光電文化品牌,力爭在省內外爭創知名品牌欄目。[page]
5、推進社區文化
選擇一批文化設施條件較好的居民小區和城中村街,在有效整合社區文化資源的基礎上,以活動促進居民交流,提高居民良好文化素養,構筑和諧人際關系,推動社區文化建設蓬勃發展。注重把群眾自發、分散的活動組織領導起來。利用社區各種文化活動設施和人才,因地制宜地開展“節日文化”、“廣場文化”、全民健身等活動,使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居民群眾都可分享社區文化的樂趣。注重加強家庭文化建設,組織實施家庭文化“一二三”工程,即每個家庭建一個書廚,或一間書房,每年訂閱2種以上報刊雜志,每戶儲藏100本圖書,開展家庭書畫展、手工藝展等活動,開展“法德伴我行,誠信進家庭”活動,讓人們在濃郁的家庭文化氛圍中,增長知識、陶冶情操。注重開展“高雅文化進社區”活動,經常開展優秀文化藝術精品到各社區巡演活動。進一步增強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參與感、滿意感,提高社區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社區文化建設成為精神文明建設的典范。
6、建設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是學校發展過程中積淀而成的價值觀念和精神氣質,是增加學校群體凝聚力、打造名校的需要。提升校園的學風、教風和校風體現出來的師生共享的價值觀念、道德和行為規范、文化傳統、校園輿論和師生認同意識,核心是凝聚全體教職工和學生的價值取向、道德規范和精神追求。在新時期,校園文化與社會文化的交流將更加頻繁。校園文化作為一個完整的系統,必須創造有利于全校師生發展的環境氛圍,提升學校的文化品位。校園文化要始終堅持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以科技、文娛、體育和社會實踐活動為基礎,建設以社會主義文化和優秀民族文化為主體的健康生動的校園文化,讓健康、高雅、生動的文化活動占領校園文化陣地。在全市中小學設立文藝輔導員,通過組織開展文學創作、文藝匯演、體育比賽等各種文體活動,使學生身臨其境,發展個人愛好、發揮特長,并在各種活動中挖掘學生個體的潛在能力,充分認識自我,克服心理障礙,增強自信心。積極開展形式多樣、健康有益的文體活動進校園、進教室,促使每個校園都有濃厚的文體氛圍,每名學生都有健康向上的文化素養。最終形成開放式的思維、開放式的結構和開放式的管理,面向社會的、內涵博大的校園文化。
7、發展體育文化
(1)推進全民健身活動。要以現有1500多名社會體育指導員為依托,廣泛發現和培育群眾體育人才,要充分發揮市老年體協、各體育群團的作用,大力普及全民健身活動,廣泛組織和開展群眾性的大型體育活動,構建市、鄉、村三級全民健身網絡。今后5年內,要在普及籃球、乒乓球、柔道、象棋、圍棋等項目的同時,在輪滑、太極拳、太極扇、健身球、毽子等項目的普及上下功夫,以吸引更多的人群加入健身行列。力爭在“十一五”末全市體育人口占到總人口的48%。全市國民體質達標位居全省前列。
(2)提高競技體育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市競技體育水平,力爭在廊坊市運會、省運會上取得更加輝煌的成績。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全市競技體育訓練網點,抓緊后備競技體育人才培養。要采取培育人才、引進拔尖人才相結合的辦法突出優勢項目,帶動弱勢項目,努力提高我市競技體育水平。辦好全市第二屆運動會。
8、培育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建設,要堅持以人為本,以文化育人的理念,引導企業把質量為根、誠信為德以及管理活動、經營理念、自主創新、誠信守法、道德規范、鑄造品牌、務實高效作為企業文化的重要內容,筑牢企業的凝聚力、競爭力。通過企業自身文化建設,使員工自覺形成講究職業道德,提倡社會公德、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奉獻社會的良好職業道德風尚。要鼓勵企業以冠名權等形式積極參加社會組織的文體調演、調賽及展覽、演出,參與興建公益性的文化設施建設,資助公益性文化單位及演出團體,并把這項活動引申到全省、全國,借以提高企業自身的知名度,拓展霸州對外的影響力。[page]
9、發展網絡文化
不斷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加強政府網、企業網、校園網建設。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要與農村文化設施建設統籌規劃,綜合利用,市圖書館和鄉鎮文化站、村文化活動室逐步具備提供數字化文化信息服務的能力。以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為主體,開通數字電視,加強互聯網利用。加快實施有線電視入戶工程,基本實現“戶戶通”有線電視目標。到2010年基本形成以市公共圖書館、有線電視網為骨干,以社區文化中心、鄉鎮文體站、中心村街文化室以及校園網為依托,建成遍及城鄉的文化信息資源服務網絡,和與省、國家級網絡相對接的信息資源共享體系。
10、優先發展旅游文化
“十一五”期間,要立足地方特色與文化傳統,加強全市文化旅游發展的總體規劃,把霸州的旅游業融合到京津旅游圈中去。力爭文化旅游人數、旅游收入有較大提高。
(1)大力發展現代旅游業。重點規劃建設以益津關(霸州)、淤口關(信安)為主體的“三關口”景觀游和“楊家將”霸州宋代文化旅游,李少春紀念館、文天祥題詩處等名人文化旅游、傳統民俗文化旅游、特色文化旅游以及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的工業游等項目。大力開發文化設施旅游,不斷豐富文化內涵,形成獨具特色文化旅游產業。近期,開辟承接京津的溫泉療養旅游線,盡快推出茗湯溫泉城—信安龍泉寺—勝芳張、王大院旅游線路?;謴蛣俜疾糠謩偎上銊倬啊7e極開發與旅游文化事業發展相關聯的項目和產品,加快文化旅游配套設施、服務設施建設步伐,提高旅游商品的文化含量,不斷豐富旅游文化內涵。積極培育旅游文化市場、旅游文化消費群體,采取多種形式,引導社會力量以各種方式參與旅游文化的開發和經營。
(2)積極開發農村旅游市場。大力扶持以“春賞花、夏耕耘、秋摘果”等為內容的“農業觀光游”,以“住農屋、吃農飯、干農活”為內容的農家樂農村旅游。要豐富農村旅游的內涵,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推動文明生態村建設,加快改善農村基層設施,形成以開發農村旅游市場相配套的產業格局。
(3)構建現代商業旅游文化。大力開展商貿文化旅游,進一步完善產業和產品結構,以此帶動飲食、賓館、商業、交通、娛樂等配套服務的發展。華北商城、勝芳國際家具博覽城及各大超市,逐步實現由單一購物向融購物、旅游、餐飲、休閑、娛樂、文化欣賞等于一體的多功能轉變。培育和引進集休閑、娛樂、購物于一體的現代化商業中心,全面提升商業文化內涵,不斷增強商業中心的競爭力?!笆晃濉逼陂g,打造兩條精品街。力爭把市區迎賓西道建成集娛樂、休閑、餐飲、茶藝、健身、汽車等功能與一體的飲食文化消費一條街。成為客居他鄉,吃在霸州,玩在霸州,聯絡情感、交流信息、關照生意的重要場所。霸州鎮、城區辦要規劃、恢復、打造以宋明時期文化特色為主題的古文化一條街。
(三)加快文化設施建設
各級黨委、政府要把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納入當地城鄉建設的總體規劃,以政府投入為主,社會投資相結合的辦法完成市鄉村三級群眾文化設施網絡,提高文化設施覆蓋率、設施面積人均擁有量和設施設備檔次。形成較為完善的市鎮村三級公益性文化設施網絡。
1、完善市區公共文化設施布局
統籌文化、教育、科技、體育和青少年、老年活動場所的規劃建設和綜合利用,努力做到相關設施能夠共建共享,著力解決文化設施分散、使用效率不高的問題。集中力量,規劃、建設一批代表霸州特色的重點文化設施,增強文化名城的集聚和輻射功能。要注重選址的科學性、功能設置的前瞻性、建筑設計的藝術創造性,使之成為具有現代風格、恒久魅力的標志性建筑?!笆晃濉逼陂g,市區重點建設七大標志性文化工程:[page]
(1)體育活動中心建設。投資1·4億元,占地215畝,在牤牛河東建設市體育活動中心。2006年完成規劃設計、土地使用評審工作,主體育館開工。2007年完成體育館主體工程,并開工建設游泳館。2008年完成體育館、游泳館全部工程,并試運行。同時體育場工程開工。2010年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2)群藝館建設。投資500萬元,在益津路沿線、市建設局規劃的文化會議區內,建設市群藝館。2006年開始規劃設計,2007年——2008年工程主體建筑施工,2009年投入使用。
(3)廣電中心建設。投資1500萬元,在市建設局規劃的文教區內,建設廣電中心。2006年底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2007年完成規劃設計、土地征用等項工作,2008年開工建設,2009年建成投入使用。
(4)科技館建設。投資1000萬元,在市建設局規劃的文教區內,建設市科技館。2007年年底完成規劃設計,2008年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規劃設計、土地征用審批等項工作,2009年開工建設。2010年建成投入使用。
(5)博物館建設。投資1500萬元,在市建設局規劃的文教區內,建設市博物館。2006年底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規劃設計,2007年完成土地征用審批等項工作,年底開工。2008年建成投入使用。
(6)青少年活動中心建設。投資1000萬元,在市建設局規劃的文教區內,建設青少年活動中心。2007年年底完成規劃設計,2008年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規劃設計、土地征用審批等項工作,2009年開工建設。2010年建成投入使用。
(7)李少春紀念館建設。投資800萬元,在市建設局規劃的文教區內,建設李少春紀念館。2006年底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2007年完成規劃設計,2008年完成土地征用等項工作,2009年開工,2010年建成投入使用。
2、加強鄉鎮文化工程建設
各鄉鎮要結合自身的特點,地域特色,采取社會力量辦文化的形式,認真抓好一批文化設施建設。勝芳鎮作為東部中心,要建設特色鮮明、功能完備的公益性文化體育設施,提高城鎮文化輻射能力和文化活動層次?!笆晃濉逼陂g,以自身投資為主、省市補助為輔,要積極籌劃,分期分批建設一批標志性文化體育工程。2007年完成勝芳民企大劇院建設;2008年完成勝芳鎮圖書館建設;2009年完成勝芳鎮體育場建設。2010年完成勝芳鎮文化館建設。
3、加快村級文化陣地建設
村級文化陣地建設要以創建為文明生態村切入點,認真抓好。到2010年底,全市文明生態村都要建立使用面積1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活動室、一套建設路徑或400平方米以上的室外健身場地,或綜合性的文體活動中心。其它村街也要抓好文化大院建設。[page]
四、保障措施
1、加強領導、明確責任,抓好《規劃》的貫徹落實
各級領導要充分認識建設文化名城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文化素質,提高駕馭文化工作的能力。各級黨委、政府要把文化建設作為全局性、戰略性的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經常研究文化建設中的重大問題,與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同部署、同實施、同考核。為加強文化事業和文化名城建設的領導,市里成立由市長任組長,市委副書記、主管副市長任副組長,相關部門領導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各鄉鎮、市直各有關部門要參照本《規劃》,結合實際,抓緊編制本地區、本部門的文化建設的長遠規劃和近期實施計劃。并認真抓好貫徹實施。市委、市政府定期對各鄉鎮、市直各有關單位的文化建設和文化名城建設進行檢查和考評。
2、增加投入,確保各項文化經濟政策落實到位
多渠道增加對文化名城建設的資金投入。按照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見》(中發[2005]27號)、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文化部、國家計委、財政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基層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2]7號)精神,不斷加大對文化事業的財政投入。從2006年起,各級政府要將文化建設經費(不低于本級財政總支出的1%)列入每年財政預算,逐年有所增加。繼續按國家征收文化事業建設費,落實文化行政主管部門的使用比例。貫徹落實國家鼓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稅收優惠政策。采取市場化運作手段,鼓勵企業、個人等社會力量對文化事業的捐贈和其他形式的投入。
3、推進政府管理職能轉變
堅持“三個有利于”標準,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積極探索建立新形勢下保證黨委領導、調控適度、運作有序的宏觀管理體制。文化行政部門要切實轉變職能,理順關系,加快實行政事分開、政企分開,逐步實現從“辦”文化為主到“管”文化為主的職能轉變,重點做好規劃、協調、指導、服務、監督和優化發展環境等方面工作。逐步建立起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大文化管理體制。加強文化行業協會建設,逐步將一些不適應政府行使的職能交給行業協會,形成行業協會自律機制。
4、加快文化企事業單位改革
根據文化單位的不同情況,區分性質、分類指導。對圖書館、文化館、文物所等公益性文化單位,財政予以重點支持,并鼓勵社會捐贈、扶持;對文化活動中心等有一定經營能力的公益文化單位,按照市場機制,搞活經營,自我發展,政府以差額補助、項目補貼等方式為主,保證必要收入。創新公司等經營性文化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通過市場競爭優勝劣汰。改革現有文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實行全員聘用制,逐步形成人員能進能出、崗位能上能下、收入依據貢獻的用人機制。
5、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發展文化
進一步放開文化領域準入界限,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和民間資金興辦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逐步形成以政府資金、企業投入、民間資金等相結合的多元化文化投入機制。對非公有制經濟投資的文化產業項目和建設的文化場館,取消在經營范圍、職稱評定等方面的限制,放寬準入條件,在土地征用、稅收、信貸等方面享有與國有文化企業同等的待遇。
6、進一步規范農村文化市場
堅持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的方針,大力加強農村文化市場管理,營造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會環境。加強和充實縣級文化市場行政執法隊伍,充分發揮鄉鎮綜合文化站監管作用,健全農村文化市場管理體系,加強執法力量,加大監管力度,提高執法水平。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嚴厲打擊違法違規活動,取締無證經營。重點加強對演出娛樂、電影放映、出版物印刷和銷售、網吧等方面管理,堅決打擊傳播色情、封建迷信等違法活動,確保農村文化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7、實施“人才興文”戰略
不斷完善培養、用好、吸引人才三個體系建設,進一步在全社會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氛圍,造就一批名演員、名作家、名畫家、名書法家等。對優秀拔尖人才,實行特殊政策,在工作、生活、待遇上給予傾斜。設立文化獎勵基金,對有突出貢獻的文化人才給予獎勵。制訂《霸州市文化人才教育培訓規劃》,以更新知識、提高素質和創新能力為主要目的,加強文化人才隊伍的教育、培訓工作,加快知識更新,不斷提高文化隊伍的業務水平和整體素質。并有計劃選派一些優秀人才到高等院校或先進文化單位、文化企業學習。根據文化工作的特點,加強和改進對文化人才的管理,理解、關心、愛護人才,創造選優汰劣、合理流動的用人機制,形成有利于文化人才成長和發展的良好環境。研究制定《霸州市引進文化人才的若干規定》,打破各種限制,鼓勵和支持企事業單位采取高薪聘請、兼職等多種形式,有計劃、有重點地招聘、引進各類高精尖人才,加快優秀人才集聚,形成人才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