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普惠金融落到實處——解讀國務院常務會議
近年來,資金“脫實向虛”趨勢明顯,資金空轉、實體經濟“喊渴”。其中,小微企業、“三農”領域的融資問題更為突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鼓勵大中型商業銀行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國有大型銀行要率先做到。此次會議明確,大型商業銀行2017年內要完成普惠金融事業部設立,成為發展普惠金融的骨干力量。
“普惠金融是金融民主化的體現,立足當前服務實體經濟的薄弱環節和突出短板,成立普惠金融事業部,有利于銀行業金融機構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扭轉資金‘脫實向虛’的趨勢,加大對中小微企業、‘三農’領域的支持力度。”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董希淼表示。
大型商業銀行一直是普惠金融領域的主力軍和國家隊,目前不少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已經陸續行動起來。4月12日,建設銀行率先成立了普惠金融事業部,推動政策落地。緊接著,工商銀行、農業銀行的普惠金融事業部也陸續成立。中國銀行將以中銀富登村鎮銀行為基礎,整合相關業務,迅速成立普惠金融事業部。
其實,“事業部制”在“三農”、小微領域早有嘗試。2008年以來,農業銀行持續推進的三農金融事業部制改革,3月末農戶貸款余額突破1萬億元大關;工行也在推進小微企業事業部方向上探索多年,成立了近200家小微金融業務中心。
“商業銀行應在普惠金融戰略規劃、事業部職責定位、專業人才隊伍建設、考核激勵政策、差別化授權管理等方面,做好普惠金融事業部的準備工作。”董希淼說。
會議指出,按照商業可持續原則,采取專門的信貸評審、風險管理、資源保障、績效考核等機制,下放信貸審批權限,實行專業化經營管理。
工行相關負責人介紹,成立普惠金融業務部后,將打造包括單獨的信貸管理體制、單獨的資本管理機制、單獨的會計核算體系等在內的“六單”機制,通過專業化經營、差別化考核評價提升小微金融服務水平。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表示,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是體制機制上的創新,通過獨立的人、財、物讓商業銀行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普惠金融領域,是普惠金融落地的有力保障。“對商業化的金融機構來說,普惠金融領域收益低、風險高、成本高,需要配套的政策提供支持,調動商業銀行的積極性。”
會議指出,國務院相關部門要完善稅收優惠、風險補償、差異化監管等措施,并與促進“雙創”等政策相銜接,發揮財政擔保體系對發展普惠金融的支持作用。
專家表示,普惠金融如何實現商業可持續發展,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普惠金融具有較強的政策性、社會性,但如果盈利與成本和風險不匹配,財務上不可持續,最終也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政府應完善普惠金融的‘頂層設計’,建立普惠金融評價指標,對積極開展普惠金融服務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建立政府主導的小微信貸擔保體系,改善普惠金融風險補償環境;完善普惠金融基礎設施和基礎制度,構建農村征信體系,提升農村信用基礎水平等,各項政策協同發力促進更多資金進入普惠金融領域。”董希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