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卷 | 霸縣(中)
金世宗大定七年(公元 1167 年)降信安軍為信安縣,隸霸州。大定二十九年(公元 1189 年)置益津縣入霸州,章宗承安三年(公元 1193 年)霸州轄益津、文安、大城、信安四縣,屬中都大興府。宣宗元光元年(公元 1222 年)信安縣升為鎮安府。元太祖十年(公元 1215 年)霸州轄益津、文安、大城、保定四縣,屬燕京路總管大興府。太宗七年(公元 1235 年)安次縣入屬霸州,憲宗九年(公元 1259 年)固安縣來屬。中統四年(公元 1263 年)省益津縣,世祖至元二年(公元 1265 年)復置,同年省保定縣入益津縣,屬中都大興府,至元四年(公元 1267 年)復置保定縣。至元九年(公元 1272 年)霸州改屬大都大興府,至元二十一年(公元 1284年),霸州轄益津、文安、大城、保定四縣,屬直隸中書省大都路總管府。明初廢益津縣,霸州領文安、大城、保定三縣,屬山東行省北平府,洪武二年(公元 1369 年)改屬北平行省北平府,洪武九年(公元 1376 年)屬北平承宣布政使司北平府,成祖永樂元年(公元 1403 年)屬北京行在順天府,永樂十九年(公元 1421 年)改屬京師順天府。清圣祖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 年)屬京師順天府南路廳。世宗雍正六年(公元 1728 年)文安縣、大城縣、保定縣直屬順天府,霸州由直隸州降為散州。
民國二年(公元 1913 年)改霸州為霸縣,為京兆之地。1928 年歸屬河北省。1937 年抗日戰爭爆發,霸縣屬冀中十分區領導。1946 年,原屬文安縣北部邊沿的勝芳、蘇橋等 36村,與霸縣合并,組成勝霸縣。1949 年建勝芳鎮,恢復霸縣,屬天津專區管轄。1958 年,固安縣、永清縣并入霸縣,1961 年分出,恢復原縣建制。1970 年,天津專區改稱天津地區,霸縣屬之。1974 年始屬廊坊地區至今。
霸縣地處冀中平原海河流域,縣境東西長 60 公里,南北寬 20 公里。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地面坡度為二千五百分之一,海拔 2援5~10 米,東部分布有沙丘。氣候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熱多雨。年平均氣溫 11援5益,一月最冷平均氣溫-5援6益,七月最熱平均氣溫 26援2益,極端最低氣溫-28援2益,極端最高氣溫 41援3益。年平均降水量 543援3 毫米,75豫集中在 6~9 月。年日照 2762 小時,無霜期約 180 天。霸縣土壤熟化程度高,土層深厚,適宜耕作,大體可分為 3 大土類,11 個土屬,56 個土種。大部分屬潮土型,成土母質為壤質沖積物。壤質潮土占 39援9豫,分布在西北部和東部風沙地及中部地帶,粘質潮土占 39豫,分布在分洪區和中部低洼地帶,粘質潮土占 12援3豫,分布在東部風沙地帶,鹽化潮土占 8援8豫,分布在南部地勢低洼地帶。耕層土壤有機質平均含量為 1援2豫??h內較大河流有大清河、亭河、牤牛河。大清河流經縣境南部,境內長 53 公里,中亭河流經縣境中部,境內長 58 公里,兩河上游因受白洋淀滯洪控制,現已成為時令河。兩河之間為溢洪區,西段稱溢流洼,東段稱東淀,總面積約 200 平方公里,牤牛河上游有太平河等河道匯入,是霸縣排除北部瀝水的主要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