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 | 六郎橋的傳說
在我們霸州最東面有條牤牛河,河里的魚肥肥瘦瘦,水干干涸涸,不知流淌了多少年,河上的橋也是修修建建,新新舊舊,算不清有幾茬了。但這座橋始終被稱做“六郎橋”。緣何而起呢?這里面有一個久遠的傳說。
霸州古時被稱為“益津關(guān)”,(如今的“益津書院”、“益津市場”即是延續(xù)的霸州古名。)既是關(guān)卡,當然是兵家必爭之地了。六郎橋的傳說像牤牛河的水一樣流淌至今,故事要上溯到宋遼交戰(zhàn)那會兒了。
說的是冀中這一戰(zhàn),宋軍主帥乃是楊家勇將楊延昭。說起這楊延昭可了不得,他是抗遼大將楊業(yè)之子,小名楊六郎,不僅武藝高強,還兼得一身好皮囊,相貌英俊,舉止風流,穿一身素盔銀甲,跨一匹雪白駿馬,更顯得英姿勃發(fā),氣宇不凡。真是上陣殺敵如猛虎下山,卸去兵甲似玉樹臨風立。一個字:帥!
可這次交鋒中,他這猛虎加玉樹卻好似遭遇了一個黑煙兒大旋風,有點兒要亂了方寸。怎么呢?原來這楊六郎所帶兵馬不足,后援軍沒能及時趕到。遼軍卻兵多將廣,個個殺氣騰騰,他們兵分兩路,一路直奔益津關(guān),一路從小道包抄而來。兩軍數(shù)量相差懸殊,宋軍背腹受敵,幾乎敗勢已定,眾將士個個視死如歸,神情嚴峻。
正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主帥楊六郎急中生智,想出了一個險招兒。
楊六郎將自己的白馬拴在益津關(guān)入口處的一座橋上,將城門大開,卻帶領(lǐng)全部兵馬氣勢洶洶去迎戰(zhàn)另一路遼軍。宋軍從來訓練有素,楊將軍又指揮有度,從小路而來的遼軍被殺得丟盔棄甲、敗陣而逃。另一隊遼軍呢?沖到益津關(guān),只見城門大開,靜悄悄人不見一個,只有橋頭白馬一匹。迷惑得遼軍猶猶豫豫,不敢貿(mào)然進關(guān)。退,不甘心;進,只怕有詐。怎么會無人守關(guān),只一匹白馬呢?遼將仔細再一辨認,這馬竟是宋軍主帥楊延昭的戰(zhàn)馬!遼將倒吸一口冷氣:快撤!
就這樣,楊六郎在緊要關(guān)頭拋出了一張在無數(shù)腥風血雨、上陣殺敵中凝聚而成的王牌,險勝了這一戰(zhàn)。這張牌就是楊家主帥神勇威風造就的遼軍的畏懼。
此后,楊六郎益津“白馬守關(guān)”以少勝多的故事被人們口耳相傳。為了紀念這位傳奇人物,人們把當年拴馬的這座橋稱之為“六郎橋”。
而今,楊六郎早已成了說書唱戲中家喻戶曉的人物,而霸州的六郎橋呢,也在風風雨雨中不斷翻新。每每提起這段傳奇故事,霸州人猶對楊六郎大智大勇,護一方百姓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