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會卷 | 小車會:勝芳北梨園小車會(一)
河北省的勝芳鎮地處九河下梢之地,多漁獵少農耕,自古即為商賈云集之地,同時也是京畿重地。北宋初年就已有軍人在當地屯田,明朝時期,勝芳鎮又是保衛京都之重鎮。隨“燕王掃北”立過戰功的一些軍戶,被皇帝犒賞封地,并攜家眷在此定居。商人、軍人以及本地的漁民為勝芳鎮帶來了豐富的民間文化,而花會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到了清朝勝芳已有“七十二道花會”之說,足見勝芳花會的豐富。今天勝芳鎮依舊保留下三十余檔花會(包括隸屬勝芳鎮的三個自然村的花會),時至今日,這些花會的擺會活動依舊是節日里勝芳鎮人民喜聞樂見的民俗表演盛宴。在這眾多的花會中,有一朵奇葩巍立其中,它就是—勝芳鎮北梨園小車會。
勝芳的花會分為文會和武會,北梨園小車會屬文會,創建于清末。據會中老師傅所講,創會人為勝芳鎮當時較有名氣的劉廣清劉四爺所建。劉四爺喜歡票戲且曾親赴勝芳周邊的各班社學過戲,后自己干脆在勝芳鎮也組建一梨園班社,因地址坐落在老鎮區河北片,故名“北梨園”。劉四爺曾經在文安縣太保莊一老調梆子劇團學過戲,并經常從太保莊請來師傅赴勝芳教習,后從老調梆子劇《鸚鵡計》中摘出一折成立了一檔花會,以參加勝芳花會的擺會活動,因其主要道具為一輛木車,此檔花會被命名為“北梨園小車會”。
十五鉆燈
勝芳鎮內的其它花會多供奉自己信仰的神祇,如:勝芳跨鼓老會供奉玄武大帝,武會多供奉孫武、達摩等,但本會沒有信仰的神祇,不過據會中老人說,早年“齊會”要吃素。因本會的會址臨近勝芳鎮的玄帝廟,參加擺會必由此經過,故擺會前本會必拜玄帝爺,但會中并不供奉此神。
北梨園繁盛時期出會規模較大,編制順序是:前大旗兩桿,上書本會名稱——北梨園小車會;二旗,八至十六桿,上書四字成語典故,如“鳳蕭象板、錦瑟鸞笙”等;硬木鑲玻璃茶挑兩副,龍頭木雕茶梢(花籃)一副(此物是本會唯一現存老物件清末民國時期所置,經本人發現時已破敗不堪,于二茵茵七年在家中修繕后,現交予會中);玻璃牌八桿,上有八仙過海圖及各種歷史典故;牛角烙花燈八只(當地俗稱高照);精雕小車一輛;后有笙管笛蕭吹奏老調梆子曲牌;扁對八條上有對聯詩句(現僅存一條);硬木雕花鼓套一臺;坐督旗一面。參加人數甚多,據老人講最鼎盛整個隊伍綿延一百多米。眾多器物中以玻璃牌最為本會特有,當地有“大音樂的旗子,小車會的牌”之說,且本會在擺會時在整個游神隊伍中被排在倒二,南音樂會為最后,演出時倒二為壓軸,最末為大軸,可見其在本鎮人們心目中的影響。
小車會正宮娘娘 曲揚·攝
北梨園小車會是:以戲創會、以會載戲。民間花會對保護傳承傳統文化有著強大作用和生命力。此會的精髓與靈魂就是唱段。這些唱段乃為老調梆子劇目《鸚鵡記》其中一折。本會所演劇目《鸚鵡記》,唱腔屬老調梆子。據本人考證, 《鸚鵡記》為明初無名氏所作,現已絕跡舞臺。全國各劇種幾乎無此劇目,但卻以小車會這種民間花會的形式保存下來,不得不說是一大幸事,也有待專家學者進一步的探究。本會表演方式與全國其他地區的跑旱船、小車會有大不同,其它地區的類似表演,多為民歌小調,而本會卻以戲曲為長,無論是從表演、道具、唱腔上均有其自身的特色。本會小車做工考究,車體尺寸各種配飾均有獨特之處,使小車表演起來,如風擺荷葉,獨具風范。
此折《鸚鵡記》現有唱段共十五板,有三個角色。這出戲的故事盡在這三個人物的唱段之中。本人認為此唱詞充分體現了民間俗語“說書唱戲比例(警戒)人”的真義。該戲文充滿了忠奸善惡、天理道義、因果循環的真理。它演繹的是:周朝時西涼國進寶三宗,白鸚哥、醒酒氈、溫涼玉盞。當時東宮蘇娘娘已有身孕,故老王封其為正宮國母,執掌三寶駕轉昭陽院。西宮梅娘娘心生妒恨,與其兄梅國舅商議假意宴請蘇后,席間將其灌醉,將三寶損壞嫁禍蘇后。老王聞奏大怒,命斬蘇后,老丞相率滿朝文武保本不成,定計用自己夫人替換蘇后。斬后驗明正身,蘇后頭發是三尺三,丞相夫人是三尺。老王發現殺錯之后,又派追兵追殺蘇后。小車會演繹的就是老丞相派家院護送蘇后逃難的這段。京劇《二進宮》中李艷妃有一段唱“昔日里有一個潘老丞相,李氏夫人替了皇娘,紫竹林內生太子,他的名兒萬古揚”,即為《鸚鵡記》之典故,這段詞中的“潘老丞相”就是小車會唱詞中的“老爺”,只是現在勝芳鎮北梨園小車會中出會表演時無老丞相、夫人等角色,只有家院夫婦和娘娘三人。我曾有過設想依此基礎能否排出整出《鸚鵡記》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