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會卷 | 小車會:信安彩車會(二)
九十年代初,信安鎮(zhèn)經濟飛速提升,文化事業(yè)也隨之發(fā)展,其中尤以元宵燈會最為突出,各村街競相掛燈出會,辦的異常紅火。這時期,也是彩車會較為鼎盛的時期,當時的會頭是劉志才老師傅,會員達到四五十人,個個既能吹打又能扭跳。出現(xiàn)了信安花會界的幾位著名演員,如黃二邦老師傅負責拉車,他表演時扎馬步、單腿跪等動作非常到位,就在今天出會的時候,也常被會員和觀眾想起;劉寶明老師年輕時就在劇團里,其專業(yè)化水平自不用說,除幫人化妝外,主要表演坐車的小姐,他扮上女妝以后,經常被人們誤以為是真的女演員;提起甄吉友可能沒有幾個人知道,但是說到“傻瓜子” (甄吉友老師傅的外號)可謂是人人知曉,他早年就在村街宣傳隊上表演,后來加入小車會,專工推車老漢,他推起車來那可叫帶勁,連鄰村小車會的同行演員都豎大拇指;還有曹文安老師傅,他是鎮(zhèn)上的富戶,非常喜愛花會,每年都熱情的接待各道花會,自己身在小車會,在財力和人力上都予以大力的支持,經常扮演傍車的丑扮相公。在保留傳統(tǒng)的基礎上,又增添了新的花樣,如旱船、小毛驢、豬八戒背媳婦、孫猴兒等散角,其中,孫猴兒由鄭書田老人扮演,由于老人年輕時就在京劇團學習猴戲的緣故,演起來可謂是得心應手,活靈活現(xiàn)。會里還有一個聾啞演員,雖然聽不見鼓點,但他看著別人的動作,車的晃動,憑著自己的感覺,也能很好的跟上節(jié)奏,被人們稱奇。
郭貞江·攝
彩車會在娛樂的同時,也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與時俱進。如九十年代初,在國家倡導“計劃生育”時,拉起“計劃生育好”等條幅,在當今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形勢下,又在小車上印起“和諧信安”字樣,起到了很好的文化宣傳作用。每每遇到“香港回歸”、 “北京奧運會”、 “祖國六十華誕”等國家喜慶大事時,會員們也主動組織起來,走上街頭進行義演,表達人們喜悅的心情,謳歌中國的太平盛世。
為了保存表演時的場景,留作紀念,會里請專業(yè)人士錄制了光盤。錄像前,大家約定好日子,為了能上個鏡頭,都各自協(xié)調好自己的時間,有的提前把農活兒做完,有的干脆請假,沒去上班。康全老爺子已年近古稀,但禁不住眾人的攛掇,硬是咬著牙推了一天車,他自己說道: “不為別的,就為給大家留點念想兒?!眲毭骼蠋熃拥溃骸拔野亚啻阂搏I給小車會了,小媳婦兒都變成老媳婦兒了。”按照事先的計劃,沿途要給信安標志性建筑特寫,每到一個地方都要注明該地名稱。光盤分發(fā)到每位會員手里,大家都笑稱: “以后要是犯癮了,打開光盤,就在家里自我欣賞吧。”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生活節(jié)奏逐步加快,娛樂方式日益增多,不再有那么多的人熱心于花會,而老人們的年齡也越來越大,多道花會相繼失傳。小車會也不例外,日趨衰落,所有會員加起來不足 20 人,能下場表演者就更寥寥無幾了,這門古老的技藝瀕臨失傳。可喜的是,近兩年會里又新加入了幾位青年,給老會注入了新鮮血液,本人亦有幸加入其中。這幾人或為親戚,或為鄰居,大家以會交友,不亦樂乎。入會后,大家都選擇了自己喜歡的角色,并積極向老師傅們求教。老師傅們更是傾囊相授,不厭其煩的為大伙兒講解,哪怕是一個動作、一個表情也要強調。
郭貞江·攝
現(xiàn)在出會時,由劉立強扮演坐車的小姐,打青衣臉,穿一身紅衣服,身前裝假腿,宛如盤坐在車上;本人和王明替換扮演拉車的傻小,扮相和《釣金龜》里張義的打扮差不多,藍襖、白裙,只是頭上多了一個小辮兒,小辮兒長約一尺,用藤子或彈簧制成;蘇旺飾演推車老漢,頭戴“鴨尾巾”,身穿一身素抱衣,腰系大帶,帶一白色髯口;俊扮為戲臺上的小生打扮,手持一把折扇;丑扮由王云和劉旭明扮演,畫小丑、文丑或惡丑臉,戴一頂“棒槌巾”,帽檐與眼眉齊著,也拿扇子;劉立強的母親扮演丑婆子,扮相像京劇里的彩旦,涂兩個大紅臉蛋兒,點一顆黑痣,手拿兩個大棒槌。撂場時,拉車者把繩子系一個圈,斜套在肩上,一手攥著肩膀上的繩子,另一只手拉著身后的繩子,把腰一蹋;坐車的小姐,慢慢的扭動起來,時而望望兩面,時而和丫鬟竊竊私語;推車的老漢,高抬腿,輕落地,把腰蹋,走起“推車蹲襠步”,三人雖角度不同,動作卻協(xié)調一致,猶如一個完整的小車在行走。轉過幾圈以后,丑扮和俊扮開始上場,丑扮的眼神最為主要,總是直勾勾的盯著小姐和丫鬟,并不時的挑逗,丑婆子總拿大棒槌哄他們,俊扮也上前阻攔他們保護小姐。小車通過走平路、上坡、下坡、過橋以及顛車、誤車等,使表演緊張有序,豐富多彩。小車的動作全靠拉車者來帶動,表演走平路時,拉車者直起身子,左右兩邊晃動著扭,小車亦隨之兩邊晃動;表演上坡時,要顯出費力的勁頭兒,拉車者前弓步,背起繩,前后甩動小辮兒,或面朝小車,扎起馬步,搖起小辮兒,不停地向前拽車(手攥空拳,兩手循環(huán)往復),然后來個突然坐地,兩腳不停的蹬地,身子向后仰,推車者也要配合,有意識的向后使勁兒,使拉車的繩子總是直的;表演顛車時,鼓點要加快,拉車者加大動作,此時,推車者最顯功夫,擰起胳膊,使小車翻轉起來,并不時甩動胡子,坐車者也要隨著傾斜起身子,傍車者也緊著追逐起來,最后的誤車(也叫臥車,是說車停住不走了),把演出推向了最高潮。
信安有正月十六晚上“走百病”的習俗,據說“鉆燈走百草,一年不生病”,所以大人小孩都要出來逛燈。各道花會自然不能閑著,也得湊湊這熱鬧,小車會晚上“鉆燈”時,挑兩個帶有會名的大宮燈,演員每人手持一把紙糊的扇子燈,由于人太多,出會的隊伍經常被擠散了,撂場時,觀眾能圍成好多層,真可以說是傾城出動,人山人海。
傳承是每個人的責任,我們應盡己所能為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奉獻自己的力量,做出應有的貢獻。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讓更多的人去了解傳統(tǒng)文化,讓文化遺產得到更廣泛的關注與保護,為我們的子孫后代留下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