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會卷 | 小車會:從老調到小車會(一)
這里說的是太保莊老調與勝芳北梨園小車會的一段歷史淵源。老調俗稱老梆子,是河北省保定一帶農村土生土長的地方戲。因早期老調行當以生、凈為主,而生、凈兩行又不分腔,同唱老生調,故稱老調,也稱老調絲弦。該劇種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代初年,它的流行地域,主要是在保定地區各縣和滄州、衡水、石家莊、廊坊地區的部分市、縣,北京、天津以及山西省的部分地區也曾有過它的足跡和影響。
據史料記載:清代光緒年間,老調開始流傳到文安、霸州一帶,1881 年(光緒七年),文安縣太保莊村創辦了絲弦老調同樂會,經常到附近城鎮及農村演出,深受農民歡迎。同樂會初建時為子弟班,以后演繹為子弟會,培養了不少如梁友善(小銀河)、趙永春、梁樹才、孫廣德、趙大倉等文武兼優,較有影響的演員。教師主要有梁樹風、史萬青。這里值得一提的是梁樹風,他有文化,戲路廣,能編會演,工刀馬旦、小旦。大約在 1913 年左右,梁樹風在博野縣曹莊韓玉山門下學戲。韓玉山在老調界是一個有名望的演員,他以演《鸚鵡記》最為拿手。梁樹風出師后,回到家鄉參加了子弟班,邊教邊演,很快成為劇團的臺柱子。
《鸚鵡記》劇照
老調梆子的劇目,多是描寫帝王將相、草莽英雄的傳奇故事,如《鐵冠圖》、《花打朝》、《金玉塑》、《二龍山》、《忠義傳》、 《大戰棋盤街》、 《鐵公雞》、《搭子勾》、《人頭會》、《大保國》、《調寇》、《潘楊訟》、《斬黃袍》等。除這些劇目外,太保莊子弟會演的最成功的一出戲就是《鸚鵡記》,這在很多團是很少見的。在梁樹風的傳授下,該戲演的活龍活現,唱腔質樸、高亢、挺拔,舞唱結合,表演動作敏捷,干凈利落,演員均具備高超的武功功底。梁樹風扮演蘇后,梁友善演梅妃。這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扮演丞相潘葛的是劉廣清。劉廣清,勝芳人,年青時就到太保莊學戲,他做戲精細,扮相好,功夫硬,人稱“賽活猴”。《鸚鵡記》為明初無名氏所作,寫周王得到一只由西蕃進貢的白鸚鵡,極為珍惜。當時蘇妃正懷孕,故命蘇妃收管鸚鵡,并立蘇妃為皇后。梅妃聞之,十分妒忌,設計謀害蘇后,假裝向蘇后道賀,乘機將蘇后灌醉。蘇后醉酒后,又受到梅妃的挑唆,便將鸚鵡摔死。周王追究此事,要將蘇后處死。丞相潘葛以自己的夫人李氏代蘇后死,將蘇后救下。蘇后在投奔其侄蘇敬家途中生下太子,棄置路旁,被人拾去,十三年后母子才得相會。后梅妃失寵,周王對當時處死蘇后一事有后悔之意,潘丞相便奏明周王,周王迎太子及蘇后入朝。
張德山·攝
老調梆子分東路和西路兩個流派。西路流派以文武老生見長,比較注重武打和靠架,唱腔樸實無華、高亢挺拔,表演粗獷豪放;東路老調則擅長演文老生戲,唱腔委婉,擅長敘述、抒情,表演細膩。就《鸚鵡記》一戲的唱腔總體風格判斷,基本上更接近于西路梆子。劉廣清在太保莊子弟班演唱老調梆子,不久就成了很有名望的演員,他有一個姓王的師弟是文安縣城東北角莊頭村(今大莊子)人。莊頭村歷史悠久,文化活動十分活躍,特別是該村小車會遠近聞名。但莊頭村小車會與別處小車會不同。小車會在冀中農村花會中分布非常廣泛,一般分角色表演,邊唱邊舞或舞蹈與唱段相間。大莊子小車會屬于歌舞戲曲類的會社,與其它地區小車會在形式上類似,但在角色分配和演唱體裁上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