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會卷 | 燈會:勝芳燈會(四)
(二) “琉璃佛”冰燈
“琉璃佛”,即指勝芳的冰燈大會,由勝芳南音樂會主辦。由于氣候節律的關系,琉璃佛會不能每年舉辦。舉辦的首要條件是氣溫,白天最高氣溫不能超過 2°C,日平均氣溫應在零下 6°C 左右。這樣的氣溫只有在公歷的 1、2 月份才能出現。而勝芳的“琉璃佛”舉辦日期是燈節前后,立春節氣按公歷算是每年的 2 月 4 日或 5 日,農歷最早的是臘月十五,最晚的是正月十五,所以必須找一個正月十二以后立春的年頭舉辦才能成功。
元宵燈會之一 蘇建華·攝
1.“琉璃佛”的陣容排列
中間三尊大佛,高約 2.4 米,寬約 1.6 米至 2 米,厚 0.7 米。從左至右分別是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祖、藥師佛。彌勒佛、觀世音菩薩分列左右,再往兩側還有十八羅漢,總共 23 尊。佛像下的臺基,佛前五供,供桌均用冰塊砌成。
2.“琉璃佛”的制作過程
首先選用透明晶亮,無雜質,厚度在 0.7 米以上的上好冰塊。用最大最好的制作中間的五尊佛像,差一點的或小一點的制作十八羅漢,再差一點的制作臺基和供桌。首先進行粗加工,用簡單工具剔鑿出佛像輪廓,再用熱毛巾焐出面部的耳、鼻、口、眼和身上的衣袖、手足,還有手中托拿的特定物品。例如,阿彌陀佛手托蓮花,藥師佛手托寶塔……,十八羅漢中有一位手持拐杖的,那條拐杖是用一棵小樹多次沾水結冰凍結而成。所有的佛像均在后背剔鑿一個寬 0.2 米、深 0.2 米、高 0.4 米的矩形方洞,展出時每洞放一支點燃的蠟燭,非常美觀。這種技法與現在的冰雕藝術基本相似。
3.“琉璃佛”的展出活動
展期內由南音樂會在大棚吹奏樂曲,有時也請僧人或居士誦經。參觀者有的燒香磕頭,求財問醫,還有人捐錢布施,以求消災積德。距今最近的一次“琉璃佛”燈會,是 1936年,負責制作冰像的是胡永順師傅,他的孫子胡德明,是現今勝芳南音樂會的負責人。
(三)盂蘭盆會
勝芳的七月十五日稱盂蘭盆會(源于佛教),也稱中元節(源于道教),俗稱“鬼節”。人們認為七月為“鬼月”,初一“鬼門”開,十五“鬼門”關,過去人們要在十五這天舉行各種儀式超度亡靈,如拜懺、放“焰口”、放河燈等。放河燈的目的,就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為其“往生西方”引路。
張德山·攝
在勝芳坊間,還流傳著一個有濃郁傳奇色彩的愛情故事。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個美麗的少女玉蘭與一俊秀書生辛生,相約于七月十五日晚橋頭相會,玉蘭久等辛生不至。忽然水面有人影晃動,以為是辛生不慎落水身亡,遂投水殉情。辛生來到橋頭見心愛的人尸體浮在水面,痛不欲生,也投水自盡。不久,人們發現玉蘭辛生跳水殉情的地方,長出兩朵盛開的并蒂蓮。民眾深為感動,便自發地組織了玉蘭燈會,每年七月十五晚上在河內放荷花燈,以示紀念。
勝芳這天的祭祀活動,除了寺廟里按照佛家的佛事活動以外,勝芳人在鎮內的中心河道里放荷花燈。這天晚上,由九十只小船,在河內排成一字形。每只船上乘有三人,一人持篙撐船,二人放燈。船隊前邊有兩對大對槽船并排,船上搭起荷花棚,四周全部掛上燈籠,插上柳枝,棚內中央供上玉蘭和辛生的靈牌,并伴以樂曲演奏,這是首船。船隊自鎮中心河東河口“三道河嘴”啟程,順河往西行,船與船之間拉開的距離約有三十米左右,船上放燈人,將事先做好的荷花燈(底面綠色燙蠟,上面為粉色荷花直徑約一尺左右)點燃蠟燭后一個接一個的往水中放,供兩岸成千上萬的男女老幼觀賞。船隊要經過鎮中心五座橋梁,然后由西河口轉南,再順新河(鎮村南新挖的河道)返回東河口三道河嘴啟程處。全程約有15 華里之遙,漂浮在河道上的荷花燈,似一條彩龍。岸上圍觀的群眾把同樣的荷花燈,粘在活生生的螃蟹上,讓螃蟹自由橫行在街道上。如此水陸相映成趣,可謂水中漫游彩龍,街上螃蟹托燈,奇觀美景,情趣橫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破除一切迷信活動,盂蘭盆會也一度中斷。文革結束后,各類傳統的民俗活動得到一定程度的復興,但人們仍然不敢貿然恢復這個曾被認為是封建迷信的燈會。二十世紀 80 年代,在收獲玉米的季節里,群眾自發組織起來,于七月十四、十五晚上用放河燈的方式來慶祝莊稼豐收,盂蘭盆會又得以恢復和傳承。
盂蘭盆會放荷花燈在勝芳流傳了千年,每年都吸引了近萬名群眾前來觀看。如今放荷花燈的場地已經改為勝芳中亭河崔莊子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