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最新进精品视频,午夜DY888国产精品影院,jzzijzzij日本成熟少妇,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您的位置:首頁 >走進霸州>今日霸州>文化旅游>詳細內容

霸州文豐書店廿載守候一座城

作者:趙雪 來源:河北新聞網 發布時間:2018-10-29 10:10:00 瀏覽次數: 【字體:

書店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符號,書扉紙墨間記錄著人生百態。在霸州市興華南路與東門街交口,有一家老書店——文豐書店,安靜地守候在那里。盡管店外車水馬龍,人群熙攘,店內卻如時光停滯,愛書人自顧自地倚靠一角,從幾萬冊書中尋一本至愛。

1

開店為生活更為愛書

一塊木牌匾,兩扇玻璃門,書店門面裝修簡單。推開門,室內別有洞天。這家書店像是在繁華的城里,尋了一條縫隙,頑強而神秘地存在著。

老板劉新友是內蒙古人,今年48歲,曾在固安縣當兵,復員后到信安鎮打工3年。

談及開店緣由,劉新友坦言,為了生活,更因為愛書。他自幼熱愛讀書,但老家經濟落后,文化貧瘠,可讀的書很少。在固安當兵時,他經常光顧書店、書攤,也許在那時就埋下了“賣書”的種子。

1994年,他來到霸州,支了個書攤,將工作和愛好完美結合,讓身處異鄉的心靈得到一份安慰。

剛開始,劉新友將書攤擺在興華路供銷大樓門口。誰料,生意冷清,買書的寥寥無幾。幸好,受到一位買書老人的點撥,他將書攤挪到興華南路的鐘樓附近。這里原有四五個書攤,大家聚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小型圖書市場,買書的人都聚在這里,劉新友的生意也有了起色。

每天,支上書攤,劉新友就坐在躺椅上,捧起一本書,任路邊人來人往。在這里,他度過了5個春秋。

1999年,政府號召書攤入店,包括劉新友在內的幾個書攤紛紛響應。劉新友選址興華南路與東門街交口,對面就是新華書店,這個店一直開到現在。

2

讀書人的“深夜食堂”

20年來,劉新友經營有道,書店從最初的30平方米擴大到60平方米。前幾年,他又加蓋了二層,如今經營面積達120平方米,存書5萬余冊。為了充分利用空間,劉新友將一層分為左右兩個區域,中間用書架隔開,只留下兩條狹長的過道。盡管這樣,房間還是被書塞得滿滿的。

劉新友性格沉靜內斂,身上有股書卷氣。對于顧客,無論是看書還是買書,他從不推薦或是主動攀談。書店里大部分是文史社科類圖書,對于很多經營者來說,都是一些冷門書,賣不動。

然而,文豐書店在當地小有名氣。

“這里像一個寶庫,老板進書眼光獨到,藏書奇、精、全。可以說,這是真正愛書人的‘深夜食堂’。”60歲的劉建祥是一位老顧客,每隔十來天就光顧一次,一待就是小半天。

記者采訪時,他剛好找到了自己一直思而未得的書。

文豐雖然有名氣,卻收益甚微。經營過書店的老板都知道,最賺錢的是賣教輔書和快餐式讀物。后來,為了迎合市場,劉新友在書店顯眼位置也開辟出了一個書架。

采訪間隙,記者發現,來店里買教輔資料的學生確實多,可店里所售種類少,很多時候他們無功而返。不愿此類書占比太多,或許這就是劉新友對文豐的“固執”。

3

為賣書,扎根一座城

20年間,劉新友娶妻生子,一家4口在霸州扎了根。他們和一些老書友漸漸熟絡,下班聚餐或逢年過節也常走動。因為書店,朋友越來越多,曾經陌生的地方讓他有了歸屬感和寄托。

這些年,劉新友很少閉店,他喜歡守在店里,看看書,看看進店的人。談到對霸州的感情,他解釋:“是從書攤開始的。”

王濤是老顧客,也是劉新友的摯友。談起他,劉新友笑著說:“我支攤時,他總來光顧,從不還價。后來,我終于忍不住了,對他說,你買東西一定得還價啊。說完,我們倆哈哈大笑,他覺得我也很實在,后來走動就比較頻繁了。”

早期劉新友資金不足,在霸州又沒有親人,他永遠不會忘了那幾位醫生朋友的幫助。當時,他的攤位挨著城關鎮醫院,一來二去,他和醫院里的幾位醫生熟絡了。了解到他的窘況,這些朋友紛紛借錢給他,讓他去進書,等有收益了再還錢。

開書店看似安逸,若是能堅持下來,需要跨過一道道坎兒。大約在三四年前,實體書店受到互聯網沖擊,整個行業一度陷入低迷。劉新友卻成功邁過了這道坎兒,早在10年前就注冊了網店,將店里的書拍成照片放到網上賣,獲得不少利潤。

時代在發展,很多實體書店起起落落,但文豐書店一直很穩定,每天顧客盈盈。“近兩年,有了政策支持,各中小學興起了閱讀之風。但相比20年前人人閱讀的情景,還是有一定的距離。我希望全民重視閱讀,書香社會早日到來。”劉新友期盼著。

4

實體書店是城市文化地標

對于實體書店今后的發展,記者采訪了廊坊師范學院圖書館館長、教授王通。

他介紹,網上購書和智能手機的出現,導致人們閱讀習慣和行為發生根本性改變,對實體書店和報刊亭帶來了很大沖擊。街邊報刊亭功能單一,近些年紙張漲價速度過快也是造成其漸漸消失的原因。

“我認為,實體書店的存在是必要的,它代表著一個城市或地方的文化品位。實體書店滿足愿意在書店留連、翻書、看書、淘書、享受實體書店氛圍的群體。近距離接觸、觀賞、品讀老書、古書,體察其所承載的歷史文明,可以深切感受中華傳統文化之美。可以說,一個文化景觀,是網購和手機所不能撼動的。”王通強調,從圖書載體的發展沿革可見:甲骨-金石-簡牘-絲帛-紙質書-電子書。紙質書不會很快消亡,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和電子書并存,但其占比會逐漸降低。

王通認為,實體書店繼續存在,必然要跟隨時代潮流進行轉型,書店不能僅僅是圖書倉庫、圖書超市。人們現在走進書店、書吧、書屋,其優勢在于這些實體建筑物營造的閱讀環境氛圍,讀者之間的溝通交流。這個固定的讀者群體,是情懷、歷史、記憶,也是一種文化承載。


【打印正文】 【關閉正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