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霸州:省級非遺“火神信俗”在勝芳古鎮上演
勝芳古鎮牌坊前,省級非遺項目“火神信俗”活動正在進行,圖為高蹺會表演。
勝芳古鎮文昌閣廣場,省級非遺項目“火神信俗”活動正在進行,圖為武術會表演。
勝芳古鎮,省級非遺項目“火神信俗”活動正在進行,圖為省級非遺勝芳跨鼓會表演。
8月1日,農歷六月二十三,一年當中最熱的時候。比這更熱的,是霸州市勝芳鎮人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熱忱。早上五點半,勝芳古鎮里的鑼鼓聲就響起來了,穿街而過的花會隊伍成為老街里流動的風景。這是省級非遺項目“火神信俗”的活動現場。這既是北方水鄉商業文化古鎮的獨特民俗,也是勝芳人民對國家富強、百姓安康的美好愿景。
勝芳有著2400多年的歷史,古時因水而興,是名副其實的蘆葦之鄉,以“草行”興盛。“‘草行’這一行當尤其怕火,鐵行(鐵匠)卻希望爐火永遠興旺,漁獵戶使用火槍,也特別怕火,因此當地的老百姓都對火神十分尊敬。”“火神信仰”許氏第五代傳承人、勝芳鄉藝總會負責人蔡利介紹道,“勝芳‘火神信俗’從明朝就已存在,人們通過愉神的方式來祈求來年無火無災,發展到現代,承載了勝芳人追求美好生活,祈求國富民強的虔誠期盼”。
此次“火神信俗”活動是由勝芳鄉藝總會(勝芳大會)組織、協調,勝芳各道民間花會自發參與。肩批黃色袢帶的跨鼓老會的會眾們手持鼓槌、身跨大鼓一字排開,左手扶鼓,右手執鼓槌,向前穩穩跨步。鼓聲古樸渾厚,器樂清脆靈動,展現了冀中民間舞蹈、音樂的智慧。清晨,勝芳跨鼓老會和勝芳南音樂會請出火神駕,開啟整個儀式。其間,勝芳鎮內外的一些民間花會組織紛紛前來祝禱。活動提前發布了疫情防控措施,分三個時段,六個場地,最大限度減少人群聚集。
花會隊伍中有耄耋老人,也有垂髫小兒,汗水濕透的是衣背,浸潤的卻是傳承百年的精彩。斧鉞鉤叉、刀槍劍戟,武術會、高蹺會、音樂會……每一個花會人都在展現自己最精妙的技藝,這就是傳承,是堅守,是為世人稱贊的“勝芳現象”。
活動不僅是勝芳人一年一度的盛事,也搭建起了京津冀花會交流的平臺。來自京津的數道花會也參與到活動中,與勝芳花會人一起展現技藝、交流心得。劉園祥音法鼓今年第一次加入勝芳“火神信俗”的展演中,該項目是天津市北辰區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屬音樂類,以其獨特的演奏形式和豐富節奏吸引了眾多群眾的關注。
實現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的大事。勝芳鎮堅持正確導向,不斷挖掘、傳承、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通過非遺進校園、走出省市參加展演、舉辦交流會、網絡直播互動等多種形式,實現非遺傳承的良性發展,“勝芳元宵燈會”“火神信俗”“中元節盂蘭燈會”等傳統文化活動已成為享譽京津冀的品牌活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目前,勝芳鎮成功申報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項,省級非遺5項,市級非遺16項,被譽為“華北民間文化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