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代表風采|張梅:法槌在手 天平在心
張梅,女,滄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長、四級高級法官。27年來,長期從事民事案件審判和立案、訴訟服務等工作。為更好地完成工作,她自創“望、聞、問、說”調解四步法,設立“傾聽室”“言和室”輔助調解。實踐中歸納總結八類勞動爭議案件裁判思路,從源頭上解決了全市法院勞動爭議糾紛案件“類案不同判”問題。曾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全省優秀法官等榮譽稱號,所在立案庭被評為平安河北建設先進集體。
“老鄉您放心,我們一定以最快的速度、用最好的方式幫您解決好問題。”
9月30日上午,滄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長張梅來到立案庭接待當事人,很快就安撫好了當事人的情緒。
熱情爽朗的性格,認真專注的模樣,一身干練的灰色制服……參加工作27年來,張梅一直處在跟老百姓打交道的最前沿。
“干訴服工作其實很簡單,你希望你的兄弟姐妹、父母親戚來到法院受到什么樣的待遇,你就怎么對待當事人,沒個不行的!”
以法服人,以情暖人。這就是張梅成為“辦案能手”的秘訣,她總是善于發現群眾糾紛的痛點。長年扎根基層法庭的經歷,更是幫她煉就了一雙“火眼金睛”,挖掘案件背后的故事,探析“法理”背后的“情理”。
2014年1月26日,年關臨近,張梅接手了農民孟大叔狀告鄰居的損害賠償糾紛案。原來,鄰居在3米寬的胡同里種黃豆,里面的積水泡了他家的房子。他一氣之下將鄰居告上法庭,索賠2萬元,一審因證據不足敗訴。
有著豐富農村工作經驗的張梅明白,案子好判,但官司再這樣打下去,這兩位老鄰居就結下了仇怨。
她深入調查發現,兩家矛盾起源于孟大叔私自蓋了一個墻頭,鄰居種黃豆就是想斗氣兒。張梅理清矛盾根源后,說服雙方一方拆掉墻頭,一方平了黃豆。
事情解決后,孟大叔深深地給張梅鞠了一躬,“我是個農民,過年了,沒什么可送的,給你鞠個躬吧!”
張梅說,這是她收到的最好的新年禮物。
2021年2月,張梅受理了一起標的額為1.2億元的民間借貸糾紛案件,案情復雜,案件雙方為滄州市房地產開發商,在當地影響很大。樓盤工期進展不下去,買了房的老百姓也焦急萬分。
庭審進行了近9個小時,雙方都態度強硬,劍拔弩張。“案子不在于怎么判決,而在于能不能解決問題!”開完庭后,張梅想再做一做調解工作,經過數次單方溝通后,終于有了效果。張梅認為需要雙方共同到庭才能化解矛盾,可雙方積怨太深,總借口沒時間。于是她利用晚上空閑時將雙方約到一起,找到他們的利益糾葛點,一點一點化解積怨。
最終,矛盾糾紛解決了,雙方當事人又繼續合作了起來。
有柔情,亦有鐵骨錚錚。張梅做群眾工作時和善可親,遇到原則性問題時卻硬得很。
“身披法袍,頭頂國徽,法律就是準繩,自從坐在審判臺上那天起,我就從沒怕過法庭上的任何人。”張梅這樣說道。
一次,一名當事人擔心官司會輸,一上來就威脅法官,“張梅,我知道你住哪兒,還知道你家人信息,要敢判我這個案子輸,我讓你沒好日子過。”
張梅說,“要是怕,我就不會當法官,我依法判案并且接受你的監督和檢舉。”最終,她堅持依法判決這位當事人敗訴。
正是這種剛柔并濟的性格,讓張梅一步步成長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法官。張梅工作一直很繁重,但她卻覺得很快樂。回顧職業生涯,她很有底氣,“凡是我辦過的案子,每一件我心里都很踏實。”
法槌在手,天平在心。張梅27年如一日,守護著心中的那桿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