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州6項省級非遺線上開展
本報訊(記者 張泰源)為傳承霸州優秀傳統文化,展示非遺保護成果,華夏民間收藏館對收藏館二樓民俗風情館部分陳列進行整理,推出“‘連接現代生活 綻放迷人光彩’——華夏民間收藏館非遺文化線上展”。
本次線上展精選極具霸州特色的東王莊云叉會、高橋尚家笙制作技藝、六聚六合軟手通背拳、小辛莊戲靴制作技藝、藝塑齋泥塑、公義少林會6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圖文形式展示,讓廣大市民朋友能夠直觀感受霸州非遺文化的魅力。
據了解,東王莊云叉會是該村靳西谷少年時得授于曾在清道光年間皇宮當差的紀天成所傳。飛叉歷經一千五百余年的演繹,逐漸形成了集武術、雜技、民間花會于一體的獨特藝術種類。
高橋尚家笙制作技藝歷史悠久,是研究民間樂器制作工藝不可多得的資料,自20世紀80年代至今,每年都有國內外音樂專家來高橋尚家探討、調研。高橋尚家笙工藝精實,品質上乘,為我國民間音樂特別是吹奏樂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六聚六合軟手通背拳始創于清道光年間。在老門的基礎上,其基本功為頭頂項領,空胸下氣,胸似井,背似鍋,以腰為中軸,以胯為根基。該拳科學結合了兵法、人體學等理論,內外雙修、剛柔相濟、動靜結合。
小辛莊戲靴制作技藝把傳統的靴鞋形式、色彩、紋樣等與京劇中生、旦、凈、丑的表演藝術韻味有效結合,制作出了花樣繁多、風格獨特的各種角色靴鞋。
藝塑齋泥塑是清道光年間發展起來的一種民間藝術,泥人彩塑具有鮮明的現實主義藝術特色,能真實地刻畫出人物性格、體態等,形成了獨立的體系。
石溝村公義少林會于清末成立,距今最少有180余年。公義少林會以少林武術為內核,兼容彈腿門、功力門、唐拳門等各派武術。